第730章 夜間出戰(第2/3頁)

航空母艦白天行動必須有空中的雙重保護:對付敵機的高空保護和對付敵潛艇的低空保護。也就是說,飛機每天要幾次在飛行甲板上起降。飛機在甲板上來來往往,調動頻繁,其情景格外奇特壯觀。

在甲板上降落前,飛機在航空母艦上空的理想空間內盤旋,這個理想空間叫做著陸圈。當人們走出“軒轅”號船艙,登上“艦島”的舷梯時,腳下便展現出一片長300多米、寬40多米的空闊場地,在海面上疾速遊動著。飛行甲板以每小時50公裏的速度逆風移動,這一點是必須切記不忘的。飛機起降時,甲板上的一切頓時被卷進一股激烈動蕩的氣流之中,人必須俯身頂著氣流才能行走,一個個東倒西歪,好象地心引力變成了水平方向似的。眼下,甲板上還空著。一聲呼喚從高處向空曠的甲板上傳來:“準備飛機降落!”這是指揮調度室的擴音喇叭在響。幾秒鐘後,喇叭裏又傳來“飛機降落”的聲音。在“艦島”的揚索上,紅旗降下,白旗升起。一架飛機離開著陸圈,向船尾靠近。航空母艦上第一個開始行動的是飛機降落指揮官。他站在左舷伸向海面的平台上,面對船尾,注視著開過來的飛機。指揮官手持色彩鮮明的拍板,按照明確的規則揮動著,指揮飛機降落。他手中的拍板不是實心的平面,而是鏤空的框架,釘在架上的短帶迎風繃緊,形成一個平面,使飛行員能清楚地看到。降落指揮官的動作頗帶藝術特色。這種動作不是單純的技術,而是一種真正的藝術。因為這種動作的對象是人,而且具體情況又總是千變萬化的。對於所有的飛行員來說,在飛行甲板上降落是一門技術,但是每個飛行員又有自己的特點。情況是復雜多變的,飛行員在燃料殆盡或者經過一場激戰而疲憊不堪時的降落,和進行慣例的巡邏回來時的降落大不一樣。有的飛行員是帶傷回來的,也有的員在燃料殆盡或者經過一場激戰而疲憊不堪時的降落,和進行慣例的巡邏回來時的降落大不一樣。有的飛行員是帶傷回來的,也有的是飛機損壞了。降落指揮官必須能看出這些不同的情況,而且,往往要能感覺到這些差別。飛行員受傷,在甲板上是看不見的,飛機受損也不是完全能看出來的。但是,飛機飛行的姿態和下滑的方式是明顯的。降落指揮官必須知道或猜測到飛機出了什麽事,才能相應地導引飛行員。有時,飛行員不能一次降落成功。飛機閃電般從甲板上方一掠而過,在空中兜了一圈,又轉到船尾。降落指揮官重新導引,控制飛機按照他的意圖降落。有時,降落指揮官的意圖一目了然,導引得非常準確,好象兩塊明亮的拍板上有兩條線在牽著飛機似的,使旁觀的人看得痛快淋漓。夜間,降落指揮官用兩根明亮的夜光棒代替拍板。不用說,難度肯定是更大了。有好幾名飛機降落指揮官在中國海軍中是威名遠揚的。當飛機正好到達甲板上方的降落位置時,降落指揮官馬上發出“切斷”信號。飛行員關閉發動機,飛機接觸甲板,滑行一段,著陸鉤掛在橫繃在甲板上的彈簧鋼索上,飛機很快就停住了。飛機的著陸鉤剛一掛在鋼索上,下一步工作就開始了。幾組穿著各色服裝的人員從跑道兩邊一起向飛機湧去,把飛機往前推,或者推上升降台(航空母艦上有四塊升降台,每塊面積有網球場那麽大,四塊升降台與甲板完全在一個平面上),以便加油、檢修,上上下下都有人分工負責。這些人身穿緊身毛衣、夾克,有時候戴著布帽,顏色不盡相同:交通信號員和信標員是一身黃,掛鉤組是一身綠,彈藥燃料組穿紅,雜工人員穿藍,消防人員穿白,機械師——“飛機老大”穿的是褐色衣服。這些穿的五顏六色的工組在甲板上穿梭往來,東奔西忙,與此同時,交通信號員出場,指揮調動降落在甲板上的飛機。甲板分成幾個工作區,每個區都有一個交通信號員,等飛機一到他的管區,他就立即進行調整。他不拿任何器具而徒手指揮機隊。他背風仰立,身子憑靠在氣浪上,揮舞雙臂,晃動著上半身,淡黃色的衣服也隨之閃動著,全身動作協調自如,翩翩起舞,雖不象飛機降落指揮官的動作那麽優美動人,但也確有幾分藝術色彩。正當這支彩衣隊繁忙之際,一個身穿土黃色衣服的人,單槍匹馬跑過來,拿著一塊黑板,上面用粉筆寫著謎語般的字:“有接觸嗎?”他拿給飛行員看,意思是問他是否遇到了敵人。飛行員搖頭說“沒有”的時候,飛機就被拖走了。這時,另一架飛機已經隨後滑了過來。飛機起飛前都排在船尾編隊。跟降落指揮官相對應的是飛機起飛指揮官。他面朝駕駛台站在甲板上,手持一根白棒或一面彩色方格旗。第一架飛機進入起飛跑道,起飛指揮官轉動手中的白棒,意思是:“開車”。他向甲板上掃一眼,看看甲板上沒有障礙,就將白棒向上一指:“起飛”。飛機滑行,起飛,一飛出甲板就立即收回起落架。第一架飛機跑到前邊時,第二架飛機就上了起飛跑道。魚雷飛機的機翼是折攏在駕駛員頭上的,看起來很象雙翼機。魚雷飛機一進入起飛跑道,飛行員操縱機翼自動張開,不用甲板上的人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