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竟然沒有擊落一架飛機?”(第3/3頁)

“國防委員會就是這樣決定的……而我關心的是:為什麽高射炮兵沒有擊落飛機?……他們會射擊嗎?”

“我們的轟炸機在射擊區內只呆了一小會兒。”謝爾巴科夫解釋說。

“向莫斯科扔炸彈是不需要很多時間的。重要的是已經飛臨莫斯科上空了。”

“斯大林同志,格羅馬金發出空襲警報的時候,仍在懷疑這是誰的飛機。這對射擊精度也有影響。我已查明……”

“不過,我和朱可夫已經決定參加國土防空第一軍和殲擊航空兵第六軍的領導舉行的圖上演習。應該看看他們是怎樣反擊敵機對莫斯科的晝間空襲的……必須對空襲隨時作好準備。”

“您已命令作戰組準備好了嗎?”謝爾巴科夫帶著頗懂行的口吻問道。他曾多次參加過莫斯科軍區司令阿爾捷米耶夫將軍舉行的類似演習。

“已做了安排。請在17時到防空指揮部來。”斯大林放下了話筒。

謝爾巴科夫看了一下台歷,在“1月21日”這一頁上記載著他在這天該辦的許多事項……

他的背後,掛著一張魔毯般的大幅莫斯科市區圖,上面標注清晰,各市區塗得五顏六色。長會議桌的左上方,掛著一張占滿墻壁的莫斯科州地圖,也是五顏六色的,首都的四周是一些城鎮村莊。在色彩斑駁的地圖上,標示出工廠企業。

這位在辦公室的一個角落伏案辦公的人,和這些地圖上所標注的一切休戚與共、血肉相連。是的,他還要管防空,管那張圖表上所標注的一切事務,這張圖表在桌上攤開,又拖到地板上。那上面標注著杜特伊斯克防線的各個地域……

謝爾巴科夫還身兼黨中央書記、莫斯科軍區軍事委員和蘇聯情報局局長等職。他一個人能擔當這麽多繁重的任務,可以說很不容易。他確實經驗豐富。四十歲以前,他曾在西西伯利亞、高爾基州和列寧格勒市身居要職。他曾任西西伯利亞、頓涅茨和斯大林州黨委第一書記。也許是他久經鍛煉,見多識廣,所以無論在什麽地方都能應付自如,逢兇化吉。他出生在古老的雷賓斯克,十二歲就到印刷廠做工,從印刷工人那裏學到了辦事嚴謹和認真的精神。後來又到鐵路上做工,他的性格又打上了堅韌不拔、有條不紊和有始有終的印跡、他先後曾在共有主義大學和紅色教授學院學習,把學到的知識和積累的經驗融匯在一起,積蓄力量,陶冶黨的領導者的氣質,為日後的青雲直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謝爾巴科夫有種驚人的本領,只消三言兩語,就能洞悉求見者的來意,而且立即就可做出最恰當的決定。因此,莫斯科流傳著各種說法,說市委第一書記對於某行的人最感興趣。凡是有機會見到謝爾巴科夫的人,總要以各種理由,為自己幹的那一行,甚至為自己宣揚一番。不過,其中最得實惠的莫過於那些能言善辯的記者和作家,特別是那些從戰爭初期就已到蘇聯情報局工作的人。他們雄辯地、驕傲地揚言,最能贏得莫斯科市委和莫斯科州委第一書記垂青的就是他們。他們沒說錯,但也沒說對。他確實十分認真地傾聽了作家和記者的意見,特別是那些從野戰部隊來的人的意見。不止是傾聽,而且仔細詢問,總是力圖通過這些人的耳聞目睹更加深入地觀察戰爭,體味戰爭所帶來的死亡氣息。目擊者的見聞和前線傳到蘇聯情報局的大量戰報,使得謝爾巴科夫比在莫斯科的任何人都懂得,這場戰爭對於他們來說是何等的嚴酷。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不僅看清了前線各地區的戰役戰略形勢,而且能夠縱觀整個中蘇戰場。戰爭的全貌和人民鬥志昂揚、共赴國難的形象,時時在他豐富的想象中閃現。他知道,就象激越的愛情語言能夠使人改變面貌一樣,處於危難之秋的祖國所發出的召喚,仿佛也使人民改變了面貌,使他們擺脫了個人生活瑣事的羈絆。謝爾巴科夫善於用自己的全部感情去“傾聽”莫斯科的聲音,並且當即做出決定,以資響應。他從通訊社的報道中得知,動員的第一天,擁有幾百萬人口的莫斯科,竟沒有一個應征者不去或者遲去征召站報到,而且還有成千上萬不在征召之列的人也前去報到,此時,他懂了:這將是全民的戰爭……於是,黨中央就收到了一份由謝爾巴科夫署名的報告,提出市委關於建立志願民兵部隊的建議……

莫斯科黨委並沒有發出號召,就有成千上萬的家庭主婦、女學生代替開車床的男工……只是現在,由於戰爭,莫斯科的人口已經銳減到不足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