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中國人的鐵和蘇聯人的血(第3/3頁)

“您一定要肅清那裏的敵人,我們馬上下令用莫斯科防區的部隊加強這個地段。”

過了一個小時,方面軍參謀長索科洛夫斯基通知羅科索夫斯基,從方面軍預備隊中已派出1個坦克旅、1個炮兵團和4個“喀秋莎”炮兵營來向他增援。在此之前,羅科索夫斯基已經把他所能夠調集的所有部隊——2個步兵營和2個加農炮兵團都派到那裏去了。從拂曉起,第16集團軍的炮兵就向埃利亞克夫的中國軍隊防禦工事開炮。直到天黑,坦克兵才在火炮的掩護下發起進攻,但還是未能將中國軍隊趕出那裏,莫斯科受炮擊的威脅仍然沒有被解除。

1月底,東方方面軍右翼的戰鬥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在索爾諾夫斯克和伊庫拉方向上的激戰之後,中國軍隊又迫使第16集團軍後退並進至距莫斯科25公裏的地域。集團軍指揮所不得不繼續後撤。戰鬥已經在居民區進行。1月30日,中國軍隊向莫斯科進行了又一次推進。在左翼,中國軍隊得以把第16集團軍的部隊逼至巴蘭沃夫、赫文斯基、彼得羅夫斯克和尼基諾一線。

這時蘇軍最高統帥部在絕對保密的情況下組建了3個新的預備隊集團軍並把他們集中到莫斯科附近。這3個集團軍是突擊第1、第2和第10集團軍,其中2個集團軍的任務是接替第16集團軍損失頗重與急需休整的部隊的。與此同時,蘇軍指揮部還在莫斯科戰場的其他地段上實施反突擊作戰。

朱可夫在自己的回憶錄中這樣記述蘇聯紅軍英勇的反突擊戰鬥:

“我對杜玉明這個人既痛恨又敬畏,痛恨的是如果不是他來接替受傷的林毓英,莫斯科保衛戰的結局可能重寫,而紅軍的傷亡不會如此之大。幾十萬優秀、純樸、勇敢、年輕的蘇聯英雄兒女不會犧牲;敬畏的是這個人僅僅到達前線不久,竟然一直把紅軍牢牢壓制。並使紅軍無法再發動大的戰役攻勢。並不得不使用實際上只能防守的塹壕戰。在這段時間的經歷,成了蘇聯紅軍歷史上一塊無法抹去的傷痛。那一戰,在那麽短的時間,在那麽狹小的空間,竟然犧牲了那麽多采用人海戰術沖鋒的紅軍戰士。不能不看出鐵血較量的差距與後果。”

“我們的攻擊力量是來三個軍。這三個軍是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四十二軍。都是能打的老近衛軍。戰鬥是在1945年的1月28日晚上打響的,戰鬥一開始,我們的戰士就以人海戰術向敵人熾烈的火力撲上去。不懼死亡地頑強突擊,無畏的獻身精神在被炮火映紅的夜空裏迸發出耀眼的光芒。但從黑夜打到天亮,我們沒有能夠占領一塊敵人的主陣地,部隊傷亡比預想的要大得多。”

“29日,敵軍的飛機鋪天蓋地而來,紅軍開始反攻以來,還沒有見過這麽多這麽密集的飛機。敵機在環形防禦陣地周圍整整轟炸了一個上午,下午中國軍隊又兵分5路在坦克的掩護下出來反沖擊。紅軍的傷亡巨大。30日晚上,真正的決戰開始了。所有的紅軍攻擊部隊都已到齊,他們從正面方向發起了前赴後繼的攻擊——這真是驚天地、泣鬼神的戰鬥。蘇聯紅軍戰士的頑強精神和視死如歸的戰鬥意志發揮到了極致。而中國人的物質效能和科學的綜合指揮水平也發揮到了頂點。這是一場中國人的鐵和俄國人的血的較量。”

“在炮彈和手榴彈連續不斷爆炸的閃光中,敵軍前沿陣地同時出現了激戰狀態。紅軍戰士們冒著中國軍隊布置下的一層又一層的攔截火力毫無畏懼的沖鋒,前面的士兵倒下,後面的士兵踏著屍體前進。環形陣地內到處是躍動的紅軍戰士的影子,這些身影因為棉衣的緣故。看上去十分臃腫,但他們滾動前進時瞬間即逝。中國軍隊所有的坦克和火炮用最密集的發射速度向四周噴出火焰,在紅軍戰士沖擊而來的每一條路上形成一面面彈雨之墻。接近午夜時候,激戰到達最高潮,與地面上流淌的鮮血相呼應的,是戰場上空大約每過五分鐘就升起的一群密集的照明彈,而由幾十條曳光彈組成的光帶,接連不斷地平行或者交叉地穿過照明彈的白光之下。中國軍隊支援而來的夜航飛機投下了由降落傘懸掛著的更為刺眼的照明彈,長時間的如巨大燈籠一般在交戰雙方士兵的頭頂搖蕩……”

“當然紅軍落後的人海戰術並非完全沒有效果。中國有一處陣地失守,環形陣地出現了一個較大的缺口。變成了一個凹形陣地。遺憾的是,天又一次亮了。鋪天蓋地的中國飛機又籠罩在紅軍的頭頂。成噸的鋼鐵又朝著蘇聯英雄戰士的血肉之軀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