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親自上陣(第2/3頁)

霍特慢慢走到桌旁,看著那張巨大的地形圖,沉思良久。終於,他拿起一支紅筆,在地圖上圈了一個大大的紅圈。

新西伯利亞前線,“天狼星”火箭發射場。

“天狼星”機動火箭部隊以“炮兵連”為基本單位。每個連包括一個連部以及下轄的發射分隊(包括3個發射組,每組攜帶2枚火箭)、無線電分隊、技術分隊和推進劑分隊。有時還會得到陸軍高炮部隊的支援。由於發射環境的復雜性,火箭部隊的所有人員都配備有輕武器,並被要求在必要時“能像步兵那樣作戰”。

這一次發射的目標點是由中國最高統帥部決定的。“天狼星”火箭可以進行隨機發射。目標確定之後,火箭連下屬的無線電分隊測量出最佳的發射台位置,並根據測量結果計算出火箭的射擊諸元。當然無線電分隊也負責平時和戰時的部隊通信工作,他們還配備有可監控火箭飛行狀態的機動雷達設備。

發射陣地確定之後,未裝彈頭的火箭車運抵發射點,技術人員為火箭裝好彈頭並進行必要的檢查,與此同時,在運輸氧化劑的汽車所停靠的站點,推進劑分隊使用油泵將液氧從槽車注入由牽引車拖曳的液氧罐車中。酒精燃料和渦輪泵機工作時所需的過氧化氫溶液則由普通的罐車運輸。這兩種推進劑的生產和儲存相對簡單,所以一般儲存在附近的倉庫中。這個分隊還配有專門的加壓泵車。

火箭連的發射控制車以半履帶運輸車為基礎,車體後部的人員坐席被改裝為全封閉的可以容納3人的裝甲控制室;後面往往還拖曳有一個移動式火箭發射台。發射台在指定位置固定好之後,利用自帶的液壓裝置,技術人員可以在1 2分鐘之內將火箭豎起並垂直置於發射台上。然後,需使用炮兵經緯儀來測量平台是否水平。如果存在偏差可使用發射台支撐架上的嵌入式千斤頂進行調節。這項工作完成後,起豎臂上的兩個折疊工作台展開。

首先,發射分隊人員通過起豎臂上的梯子攀爬到頂端工作台上,將控制系統的艙門打開,插入與電源車相連的電纜,然後給向陀螺儀等導航設備提供動力的蕾電池充電。之後,他們用內置加壓氮氣對彈體內部各種推進劑容器進行“幹法凈化”檢測,以確保運輸途中沒有破損。易碎的石墨燃氣舵也被安裝到彈體上。

管路和泵機安裝完畢後,推進劑分隊開始為火箭加注酒精。同時,由重型卡車改裝的運輸雙氧水的罐車開始利用車上自帶的油泵將輔助推進劑注入安裝在起豎臂上部的圓柱型容器中。從這裏它通過一個管路利用重力直接流入火箭內部的壓力罐中。高錳酸鈣溶液則是由操作人員手工加注的。

加注燃料的同時,位於頂部工作台的發射人員將與火力控制車相連的輸入信號電纜接人火箭的控制接口,火力控制車內的操作員輸入預先編制好的發射諸元數據,然後控制艙艙門關閉,人員撤離工作台。隨後工作台收起,起豎臂上的固定鉗松開放下起豎臂。此時,發射點的所有車輛都撤至距發射台100至150米以外的安全區域。之後,發射人員將點火裝置安裝到主燃燒室的底部。

上述準備工作就緒之後,控制車中的發射指揮官發出“1分鐘倒計時”口令。為了提高安全系數,火箭發動機必須首先以18.7千牛至26.5千牛的推力進行“試運行”,在這種情況下,火箭的渦輪風機是不運行的,液氧和酒精通過重力進入主燃燒室燃燒。指揮官通過控制車尾部的觀測狹縫,查看火箭發動機的運行情況。在他認為一切正常後,便下達正式發射的指令。如果從火箭抵達發射地點算起,整個發射過程需要1至2小時;但如果從在指定發射位置固定發射台開始計算,整個過程只需半小時。

盡管如此,“天狼星”的移動發射陣地和發射點的選取還是遵循嚴格的原則,即發射點附近有火車站可供卸載火箭以及推進劑之用,並有通往發射點的可滿足大型車輛通行需要的公路,便於發射部隊快速展開、發射和撤離。發射陣地應減少從空中被發現的幾率。西伯利亞地區高大茂密的山林地和針葉林為火箭部隊提供了良好的掩蔽環境,而穿越森林的公路交叉路口可作為發射點。而為了進一步避免泄密事件的發生,在發射前,導彈部隊會在距發射點400至800米半徑範圍內設立警戒圈(中國境內的警戒圈可以小些,反之則要擴大),嚴禁任何無關人員進入警戒區。在滿足射程的前提下,發射點應該距離目標越近越好,因為這樣能夠減少慣性制導系統的誤差。不過這是一個最後被考慮到的因素。

看著一枚枚火箭騰空而起,站在觀測台上的楊朔銘臉上現出了滿意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