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三路包抄(第2/3頁)

“第11裝甲師以其決定性的英勇行動,在卡卡馬河一線取得了防禦的勝利。如果該地段的防禦被突破,蘇軍得以繼續進軍,中央集團軍群的退路將被切斷,這會使它遭到斯維爾德洛夫斯克裝甲教導集團軍同樣的厄運。這樣,形勢逼著第11裝甲師要竭盡全力去完成受領的任務。”

“所幸的是,經過歷次艱苦戰鬥以後,那些沒有經得起考驗的指揮官,統統都由有經驗的人替換了。留下來的指揮官都是絕對可靠的。連續幾個星期,我師都是夜間轉移,拂曉前到達最易攻擊敵人的位置上,而在敵人出動的前一小時攻擊。使用這種戰術要求部隊要消耗很大的精力和體力,但是傷亡卻很小,因為這種作法常常出敵意外。我師的一句格言是‘夜行軍是救命星。’然而,人們要問,第11裝甲師的軍人究竟什麽時間睡覺呢,這個問題恐怕永遠也得不到明確的答案。”

“蘇軍大量使新組建而裝備很差的部隊投入戰鬥。有一些師盡管擁有較好的技術裝備,只不多幾天就垮台了。它的訓練很差,另外也缺乏有經驗的指揮官。這些師是蘇聯人的創造,但這種創造根本沒有合理的軍事上的依據,他們的士兵因為這種荒謬行徑而大量地送了命。”

“蘇軍的裝甲兵方面,坦克乘員,特別是機械化軍的坦克乘員,根本談不上什麽象樣的訓練。這個缺點也是我們能夠以少量部隊取勝的重要原因之一。”

“蘇軍的戰術是一個奇怪的混合物。盡管他們精於滲透行動,並特別善於構築野戰工事,但蘇軍進攻行動的刻板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愚蠢地對某一點反復地沖擊,炮兵火力組織的公式化,以及不善於選擇進攻的地形,都表現出在執行任務時缺乏創造性和思想上的僵化。我們的無線電偵聽隊曾多次聽到這樣急躁的提問:‘現在我們幹什麽?’只有少數的下級指揮官在遇到情況變化時,能表示個人的看法。在許多情況下,本來是一次成功的沖擊、突破或是已經完成了的合圍,但卻沒有及時擴大戰果,就是因為上級沒有關照該怎麽辦。”

“我們在戰鬥中還發現了協助蘇軍作戰的德國軍隊,據一些俘虜說,德軍派來了三個精銳的裝甲師,還有一些重型坦克團,我們的坦克手也曾經報告過和巨大的德國坦克作戰過,並遭受了一定的損失,德國坦克可以輕易的擊毀裝備給機械化步兵師的‘行者’坦克,對裝甲師裝備的‘灰狼’坦克威脅也很大。盡管這些消息有待證實,但我還是認為,我們應該認真的考慮德國人的威脅。”

1944年的6月底,蘇軍在中、南、北三個主要戰略方向的反擊都以失敗而告終。而華軍中央集團軍群和北方集團軍群在中國空軍和陸軍航空隊的掩護下,已經在毗鄰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地區附近對包圍斯維爾德洛夫斯克的蘇軍展開了反包圍。按照計劃,兩個集團軍群的攻勢將分頭進行。北路是北方集團軍群,他們的目標是解決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北部的蘇軍,確保被圍困的裝甲教導集群安全,並切斷蘇軍的退路。中路是中央集團軍群,負責解救東方白的裝甲教導集群並與其會師,並和西北集團軍群一道包圍南路蘇軍。南路的西北集團軍群的任務是在哈薩克方向進攻,切斷蘇軍南路的退路。三個集團軍群的兵力總計2970000人、裝備火炮迫擊炮17037門,共有坦克4113輛。以上不包括2個哈薩克集團軍的兵力。

與這3路華軍對峙的,是羅科索夫斯基和霍特指揮的蘇德聯軍。總兵力1526000人,有火炮、迫擊炮2150門,坦克1430輛(包括德國人的80輛“虎”式坦克和30輛“虎王”重型坦克)。總的看來,蘇軍地面部隊僅相當於華軍的一半,在兵力對比上處於劣勢。在空中力量方面,中國空軍在6月24日擁有作戰飛機12316架,其中包括“披毛犀”戰鬥機2252架、“金絲燕”戰鬥機1412架、“快刀”中型轟炸機2231架、N4“飛火”戰術攻擊機1365架,N5“蜻蜓”戰術攻擊機1442架。而蘇軍在這裏僅有367架“斯勃”快速轟炸機,470架老舊的“伊-15”、“伊-16”、“伊-153”戰鬥機,49架偵察飛機。無論飛機數量還是質量,蘇聯航空部隊都處於下風。

盡管兵力處於劣勢,但是蘇軍這一次的戰備相對以前比較充分。為了集中兵力,集團軍和下屬的各步兵師在防禦中都只能編成1個梯隊,各步兵師僅留有1個營的預備隊。羅科索夫斯基還盡可能地建立防禦縱深。戰鬥力較強的德國志願軍的到來也給蘇軍增加了新鮮血液,但無論如何,這一切都已經不能阻止蘇軍的毀滅。

1944年6月22日,經過一個半小時的炮火準備和大批轟炸機的轟炸後,華軍發動了進攻。盡管得到了中國空軍大批轟炸機的直接支援,但在預先有準備的蘇軍抵抗下,華軍的進攻還是很不順利。在最初幾小時的戰鬥中,華軍就有10000余人傷亡。盡管蘇德聯軍頑強防禦,華軍還是不斷的向前推進,並且鍥入了蘇軍陣地。在這最開始的戰鬥中,蘇軍步兵第14師師長祖勒巴少將和大批軍官在華軍的空襲中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