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兵行險著(第2/3頁)

“至元十一年征日元軍在忻都、洪茶丘、劉復亨三將的指揮下,十月三日從高麗出發,駛向日本。日本朝廷和幕府對元軍征日戰爭,沒有任何具體的部署和指揮,戰鬥主要在大宰府少貳藤原經資的指揮下進行的。元軍首戰即獲勝利,在肥前成功登陸,但沒有向縱深發展,而是把主力轉移向博多灣。十月十九日,元軍艦隊進攻博多灣,二十日晨,元軍展開登陸戰,日本武士對元軍的戰術,完全沒有思想準備,損失慘重,元軍很快推進至鹿原。二十日,元軍與日軍激戰了一整天,近傍晚時候,博多灣箱崎等地先後落入元軍之手,日軍被迫全軍撤退。經過一天的戰鬥,元軍對日本武士的勇猛戰鬥,頗有懼意,而且對一隊隊參戰的武士部隊難以估計其準確數字,以為數倍於元軍。同時元軍雖然占領了灘頭陣地,但死傷不少,兵疲矢盡,並且統帥受傷,這些對久經戰陣的元軍統帥忻都產生了影響,從而不能準確地判斷出戰爭雙方的形勢。於是忻都決定,全軍撤退到船上,明日班師。”

“如果元軍就此班師回去,到也不算失敗,頂多是打個平手,但天有不測風雲,就在忻都決定班師的前一天晚上,博多灣出現了罕見的台風暴雨。”

“日本群島四面環海,除東北部沿海外,均被來自熱帶太平洋的暖流所環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黑潮,氣候形成較溫和潮濕的海洋性季風氣候。在每年八、九、十月間,日本西部和南部常遭台風襲擊;博多灣恰好正位於台風的襲擊區內,恰好就在元軍準備回國的最後時刻,台風也恰好趕到了。”

“由於不熟悉地形和天氣,元軍停泊在博多灣口的艦隊一片混亂,不是互相碰撞而翻,就是被大浪打沉;午夜後,台風漸停,但暴雨又降,加上漆黑一片,落海的兵卒根本無法相救。忻都怕日軍乘機來襲,下令冒雨撤軍回國。”

“第二天即二十二日早晨,日軍在大宰府水城列陣,但不見元軍進攻,派出偵察人員後始知博多海面已無元軍艦只,元軍撤退了。日本朝野對突如其來的台風趕走元軍十分驚喜,在全國範圍內展開了大規模拜神的活動,遂有‘神風’之名。此役,元軍死亡兵卒達一萬三千五百人。”

“損失了將近一半的兵力,也是夠慘重了,地形不熟,不懂天氣的後果看樣子很嚴重啊!”楚揚威點了點頭,示意張恩銘繼續講下去,“不過,這些損失,對當時的元朝來說,還在承受的範圍之內。”

“是這樣。”張恩銘說道,“元世祖忽必烈第一次派遣元軍進攻日本的目的,在於威嚇日本,使其迅速通好,尚無滅日的決心。至元十六年南宋滅亡,元朝統一中國。至元十七年,元使被殺的消息傳來,忽必烈決心再次征日。”

“忽必烈命範文虎去江南收集張世傑舊部及其他自願從軍者計十萬人,戰船三千五百艘,組成江南軍,由範文虎統率,從寧波起航,跨海東征日本。這一路軍隊的派出,很大程度是由於南宋滅亡後處理投降兵卒的需要。另一方面,忽必烈命洪茶丘至東北,招募沈陽、開原等地自願從軍者三千,歸洪茶丘統領。忻都仍統領蒙族軍。又任命高麗將領金方慶為征東都元帥,統帥高麗軍一萬、水手一萬五千,戰船九百艘,軍糧十萬石。三軍合計近四萬人,組成東路軍,取道高麗東征日本。兩路軍各自擇日出發,而忻都想要搶功,便提前發動了進攻。”

“由於上次元軍入侵的教訓,日本方面加強了防禦,元軍艦隊駛進博多灣才發覺,沿海灘頭築有石壩,登陸戰的實施困難很大。元軍無法實施偷襲,只得發動強攻,日軍則拼死抵抗,戰鬥很是激烈。由於在狹長的灘頭陣地元軍不能發揮其所長,恰好適應了日本武士一人一騎的戰鬥方式,因而元軍傷亡很大。戰鬥進行到六月十三日,元軍未能前進一步。這時正值六月盛夏,長期的船上生活和戰鬥,蔬菜、飲水供應困難,疫病不斷發生,病死者甚眾。元軍處境不妙,便回頭與江南軍會師。兩路大軍會師後,軍勢大振,本應立即恢復進攻,但因為元軍各路指揮官內部矛盾重重,結果意見分歧,指揮難以協調;由於在海上遲疑了一天,八月一日,台風再次襲來,元軍船毀人溺,師喪大半,第二次東征日本的戰爭和第一次一樣,最終也因遭遇台風而失敗。”

“上一次就是因為台風而失敗,難道這一次一點教訓都不吸取嗎?”楚揚威冷笑了一聲,問道,“十四萬大軍當中,竟然沒有一個懂天氣的人才?”

“倒也不是這樣,當時有人看到了台風到來的前兆,《元史》中記載當時‘見山影浮波,疑暗礁在海口,會青髯見於水上,海水作硫磺氣’,只是元軍兩路統帥均無航海常識,見台風前兆不知躲避,如果當時退到平戶、壹歧、對馬或高麗,尚可保全。象江南軍張僖所部和也速都兒所部,因見天氣惡劣,就在夜裏停泊時,命將戰艦各去五十步下錨,因而避免了台風襲擊時各艦船互相碰撞,所以損失極小。”張恩銘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