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菲律賓失陷

英國首相丘吉爾卻得出了相反的結論,他斷定:“我們雖然無論如何派不出一支軍隊,我們至少可以派一個人來。”哈羅德?亞歷山大爵士被派來取代指揮不力的赫頓將軍。亞歷山大是一位出類拔萃的軍事指揮官,丘吉爾是在依靠他享有的這個威望:“在槍林彈雨中,士兵們樂於一步不離地踏著他的足跡前進。”亞歷山大在6月8日到達緬甸,要想創造出他在敦刻爾克所創造的那種奇跡,已經為時太晚。他下達的命令是要“盡可能守住仰光,守不住就北撤保護緬甸北部。同時與中國人保持聯系。”第一個選擇已經不復存在,亞歷山大只好下令作最初階段的撤退,這將是英軍的另一場撤退,一場“同日本人和即將來臨的雨季的你死我活的競賽”。

在1942年6月的第一周周末,堅持抵抗日本人的唯一堡壘是在菲律賓。頑強地守衛著巴丹島上由美軍控制的最後幾平方英裏領土的士兵們,盡管供應奇缺,仍然在進行著血腥的戰鬥。在科雷吉多爾島的巖石上,麥克阿瑟將軍指揮華人和菲律賓人組成的遊擊隊進行抵抗,致使日軍仍然不能占據棉蘭老島和南部諸島。尼米茲海軍上將率領太平洋艦隊的殘部在瓦胡島繼續進行著頑強的抵抗,但是這些對於整個戰局來說,只不過是杯水車薪。美國公眾的注意力一時間全部集中在被圍困在菲律賓的官兵身上,由於日本軍隊在荷屬東印度取得了勝利,他們現在徹底陷於孤立。

麥克阿瑟英勇鬥爭的消息傳回美國,助長了美國的日益高漲的反日情緒。要求對美國的第二代日本移民采取行動的呼聲越來越高,因為他們被指控為潛伏的間諜和第五縱隊。多數第二代日本移民是和在美國出生的人一樣熱愛美國。但是,西海岸日益增長的面臨入侵的擔憂,“魔術”情報小組在頭一年截獲的有關間諜組織的證據,成為羅斯福總統在1942年6月19日決定簽署9066號行政命令的重要因素。這個緊急立法授權陸軍部長將“部分或全體”日本人員逐出敏感的軍事地區。這項立法以最籠統的措詞,授權軍方開始兜捕127000名無辜的美籍日本人,他們被送往在中西部特別修建的十個營地——憲政自由的捍衛者指責這些營地是“集中營”。

報紙上誇大其詞的頭條新聞仍然在給美國人留下這樣的印象,在菲律賓的麥克阿瑟的部隊正在打擊敵人,援兵突破封鎖運抵菲律賓只是時間問題。羅斯福和他的參謀長們當然知道這不是事實。某些國會議員也知道這不是事實,他們開始力促將麥克阿瑟將軍調回國內並擔任美國陸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本人現在對於從美國本土得到增援部隊完全絕望了,只好和他的官兵一起抵抗到底,爭取中國軍隊能夠早日到來。6月21日夜晚,當菲律賓美國總督和奎松總統乘潛艇離開科雷吉多爾島的時候,麥克阿瑟的妻子拒絕趁此機會和她的小兒子一起離開。麥克阿瑟象征性地送回一個盒子,裏面裝著他的勛章、證件和一份遺囑。

羅斯福已經判定,犧牲他的這位遠親和美國深孚眾望的英雄,在政治上是做不到的。由於美英荷澳盟軍司令部行將垮台,新幾內亞和澳大利亞面臨著威脅,堪培拉政府感到恐慌,中國政府的猶豫不決,馬歇爾和羅斯福一致認為有必要任命一位新的盟軍最高統帥,在英軍撤退集中防守印度之後,這一任命就顯得更緊迫了。澳大利亞總理和軍事領導人不得不越來越依靠美國。由於英國要求將澳大利亞軍隊調去保衛緬甸遭到拒絕,倫敦和堪培拉之間的關系已經有些緊張,當柯廷總理揚言要從埃及召回剩下的師的時候,兩國之間的關系並沒有改善。丘吉爾接受了柯廷內閣的決定:澳大利亞軍隊可以去防守蘇伊士運河,但美國必須同意派遣更多的軍隊到太平洋的這一邊來,除非新的盟軍最高統帥是美國人,否則這個承諾是不可能得到保證的。

明顯的候選人是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這個決定在6月22日即中國對日本宣戰的當天已經作出,那一天,科雷吉多爾收到一封由羅斯福、馬歇爾和陸軍部長聯合簽署的電報,命令麥克阿瑟立即啟程前往棉蘭老島,從那裏轉赴墨爾本,“你在墨爾本將統率所有的美國軍隊。”美國沒有把這個即將采取的行動告訴澳大利亞人,因為麥克阿瑟的離開是擔有風險的,最初這位將軍執意不肯拋棄他麾下的官兵,甚至提出要辭職,或者“僅僅作為一個志願者”重新入伍。他最後同意離開科雷吉多爾島,但必須由他選擇“最合適的時間”。九天以後,麥克阿瑟仍然呆在馬林塔坑道的崗位上,他面容瘦削,內心痛苦,害怕由於沒有履行和手下的士兵死在一起的諾言而有損顏面,喪失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