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法國敗亡(第2/3頁)

“隨著法國政府的投降,6月份簽定了停戰協定。正規的戰鬥停止了。但是駐守馬奇諾防線的法軍不願意相信這一點,他們仍然渴望戰鬥,並且仍然可以繼續投入戰鬥。防線的大型地下工事一直堅守到了7月15日,那天法國軍隊總司令的命令直接下達到馬奇諾防線。馬奇諾防線的守衛部隊列隊走出工事,然後被運往監獄。當德國士兵進入這座傳奇般的要塞中時,他們像在農村集市上瞪著驚奇眼睛的鄉下佬一樣四處觀看他們的敵人為他們準備的所有招術,並為之吃驚不已。”

“現在的法國人,言談話語中提到馬奇諾防線時,仍然流露出既驕傲又窘迫的情緒。”

擁有300萬大軍的歐陸第一軍事強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迅速失敗震驚了世界,當這一消息傳到東方時,間接的影響了兩個國家的命運。

中國,北京。

陣陣涼風旋起地面上的片片落葉,街頭閑逛的姑娘,頭發在風中飛舞,配著開心的笑顏,寧靜而祥和。楊朔銘站在窗前,凝望著遠處高大漂亮的樓群和街上往來的人流,仿佛第一次在這個角度看北京城的景色。

樓群的身影是如此的龐大,給人一種壓迫的感覺。此時的楊朔銘,似乎只想流連在自己的小屋中,觀望著這個世界。

這個由自己的手掌握它的方向的世界。

“今天的報紙,將軍。”一個熟悉的聲音從身後傳來,楊朔銘回過頭,看見了手拿報紙的曦雪。

“有什麽好消息嗎?”楊朔銘問道。

“大部分都是關於歐洲戰爭的報導,還有戰局的預測。”曦雪說道。

“有沒有什麽紀實性的文章?”楊朔銘問道。

“這裏有一篇關於敦刻爾克戰事的,是中央社的記者從現場發回來的。我覺得寫的很好。”

“給我看看。”

曦雪找到那張報紙,遞給了楊朔銘,楊朔銘接過報紙,第一眼看到的,是報紙上的大幅黑白照片。

照片上應該是敦刻爾克海灘的情景,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的敗兵,和胡亂丟棄的各種武器裝備,離鏡頭稍近的人們,臉上都是驚恐萬狀的表情,天空中,是來回飛翔的飛機,和一團團細密的高射炮彈爆炸形成的煙團,海面上不時的升騰起高高的水柱,一些船只的身影在遠處中若隱若現。

楊朔銘點了點頭,看起了照片下面的文章來。

“……在德軍炮火的猛烈襲擊下,上千條各式各樣的船向著敦刻爾克方向前進著。這是一支古怪的‘無敵艦隊’:有顏色鮮艷的法國漁船,有運載乘客的旅遊船,還有維修船拖駁、小型護航船、掃雷艇、拖網漁船、驅逐艦、英國空救援船、雷達哨船……這支極為離奇、難以形容的船隊,由各色各樣的英國、法國人駕駛著。他們中有銀行家、牙科醫生、出租汽車司機、快艇駕駛員、碼頭工人、少年、工程師、漁夫和文職官員……他們中有面膚嬌嫩的海上童子軍和古銅色皮膚映著蒼蒼白發的老人。他們中的很多人明顯是窮人,他們沒有外套,穿著破舊的毛衣和衛生衫,他們穿著有裂縫的膠鞋,在海水和雨水中渾身濕淋淋的,徹骨的寒風中他們饑腸轆轆……”

“這只奇怪的船隊在炮火的轟擊下,沒有武裝、沒有護航,但勇敢的人們卻迎著槍林彈雨和硝煙烈火,在漂著沉船的海面,靈活地向前行駛著,明知前方是地獄,他們也毫不畏懼。這支勇往直前的船隊為了怎樣的目的奮勇向前呢?”

“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歷史,德國1940年5月10日開始進攻西歐。當時英國、法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擁有147個師,300多萬軍隊,兵力與德國實力大體相當。但法國的戰略呆板保守,只把希望寄托在他們自認為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上,然而,德軍在攻打馬奇諾防線的同時,派出大軍首先攻打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並繞過馬奇諾防線從色當一帶渡河進入法國。德軍不久又攻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5月21日,德軍直趨英吉利海峽,把近40萬英法聯軍圍逼在法國北部的狹小地帶,只剩下敦刻爾克這個僅有萬名居民的小港可以作為海上退路。”

“形勢萬分危急,敦刻爾克港口是個極易受到轟炸機和炮火持續攻擊的目標。如果四十萬人從這個港口撤退,在德國炮火的強烈襲擊下,後果不堪設想。英國政府和海軍發動大批船員,動員人民起來營救軍隊。他們的計劃是力爭撤離三萬人。”

“對於即將發生的悲劇,人們怨聲載道,爭吵不休。他們猛烈抨擊政府軍方的無能和腐敗,但仍然寧死不懼地投入到撤離部隊的危險中去。於是出現了駛住敦刻爾克的奇怪的‘無敵艦隊’。”

“這支船隊中有政府征用的船只,但更多的是自發前去接運部隊的人民。他們沒有登記過,也沒有接到命令,但他們有比組織性更有力的東西,這就是不列顛民族征服海洋的精神。一位親身投入接運部隊的英國人這樣對我說道:‘在黑暗中駕駛是危險的事。陰雲低垂,月昏星暗,我們沒帶燈,也沒有標志,沒有辦法辨別敵友。在渡海航程一半還不到時,我們開始和第一批返航的船隊相遇。我們躲避著從船頭經過的船隊的白糊糊的前浪時,又落入前面半昏不明的船影裏。黑暗中常有叫喊聲,但不過是偶然的喇叭聲而已。我們是邊靠猜測邊靠上帝地航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