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秘建“不沉之艦”(第2/3頁)

“直到現在,日本國民對建造戰艦一事全然不知,海軍當局能夠背著國民建造如此巨大的軍艦,足見用心之良苦,膽略之宏大。”

“日本欲建造世界上最大戰艦的偉績必定和日本民族的名字一起被永遠載入世界歷史的史冊。雖說德國已經建造了17萬噸的大戰艦,使日本沒能得到世界第一大艦的桂冠。但是,日本具有建造這種巨型戰艦的能力卻是千真萬確的不容置疑的事實,它將是日本民族復興的一大精神力量。然而,從戰略戰術的角度來看,為什麽要制造如此巨大的戰艦呢?”

“四艘巨艦是在意欲廢棄華盛頓裁軍條約的企圖下著手建造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帝國主義國家為重新劃分遠東及太平洋勢力範圍,在華盛頓舉行了全稱為‘關於限制海軍軍備和遠東及太平洋區域問題的華盛頓會議’,也稱‘太平洋會議’。參加者有米、英、法、意、日、支、葡、比、荷等9國。會議上簽訂了《華盛頓裁軍條約》,規定了各國海軍比例,並規定了主力艦的噸位,軍艦的最大排水量、大炮的最大口徑等等。”

“而在廢約以後,4艘超級巨型戰艦相繼在長崎、吳港、橫須賀的那圍著大圍墻的船台上裝上了龍骨。‘信濃’、‘大和’兩艦開始時是在船塢內建造的。用圍墻把實情隱瞞起來,說明海軍當局為了達到秘密造艦的目的,確實是絞盡了腦汁。”

“1936年,國際局勢日益緊張,當時,《華盛頓裁軍條約》還仍然有效,根據這一條約,日英米三大海軍國必須限制建造軍艦。”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政治家們深知,英國和德國之間的建艦競爭曾為這一戰爭的爆發埋下了火種,因此,他們十分擔心日米海軍之間的競爭將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於是,便在華盛頓會議上巧妙地制定了裁軍條約,這是歷史上的一次成功之舉。日本全權代表加藤友三郎元帥在締結這一協定方面立下了汗馬功勞,來自英米新聞界的贊頌之詞雨點似地向他撲來,從而也提高了日本海軍的聲望。”

“以其令人難以置信的華麗風采名列‘世界三大國’之一的日本,無疑主要是依靠國力的強大和大海軍的威容。但是,加藤元帥與英國的貝爾福、米國的休斯等世界著名的政治家相比,不僅毫不遜色,而且還曾多次掌握了打開會議僵局的主導權,因而,這與世界對日本高度評價不是沒有關系的。”

“加藤元帥回國後,忠實地恪守華盛頓裁軍條約,甘心於世界第三位的海軍力量,並期望在和平的日子裏繼續加強國家力量。當時,在掌握了這種戰略領導權的加藤元帥面前,無論是海軍中的強硬派還是陸軍中的少壯派,始終都是保持沉默的。”

“不幸的是,加藤元帥在未徹底消除對‘華盛頓裁軍條約’所造成的海軍比例的不滿情緒之前就與世長辭了,日本海軍失去了一位傑出的鐵腕人物,於是,強硬派開始擡頭了,他們主張修訂三國海軍比例,如不能兌現,則幹脆廢除這一條約。1932年在召開倫敦裁軍會議時,加藤元帥的影響仍然存在。岡田首相、財部彪、野村、山梨、堀等一些足智多謀的將官們解決了協定的關鍵條款。米內首相和我則成了他們的繼承人。”

“眾所周知,後來的倫敦會議是決定‘華盛頓裁軍條約’命運的一次會議。鑒於這次會議意義重大,協議國於是先行在倫敦召開了預備會議。日本方面,我當時以海軍少將的身份被選為代表,出席了預備會議。當時,不論是‘條約派’還是‘反對派’,都對我寄托了很大的希望。但我從會議返回後曾坦率地對大家說:‘會議是沒有希望了,必須考慮下一個良策。’我曾和英國首相麥克唐納進行了接觸,他確實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同他對話,就好象與一位親切的老人在交談一樣。”

“正象我預計的那樣,第二次倫敦會議果然決裂了,對這一結局,可以說早就在日本海軍的預料之中了。剩下的僅有一件事,就是把原定期滿的限制建造軍艦條約向後延期5年。在這期間,各方進行了幾次妥協性的會談,英米方面將此看作是唯一可以指望的措施,並企圖以此維持住和平的局面。他們認為,只要不再重新建造戰艦,海軍競爭基本上是可以防止的。”

“那時,全世界都在注視著日本的態度。那年秋天,日本單方面聲明延長華盛頓條約無效,並發出通告說日本決定退出這一協定。當時,這一決定在世界引起的轟動是非筆墨所能描寫的。總之,在世界政局布滿陰雲的時刻,如果日本同意延長停止建造軍艦協定,此舉必將成為照亮東方的一道曙光,人們希望以此驅散籠罩世界的陰雲,爭取光明的到來。但是,這一光明的憧憬被打入了失望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