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石原莞爾的煩惱(第2/3頁)

聽了蔡鍔的問話,大家的目光再次集中到了楊朔銘身上。

“如果蘇日結盟,一旦我國對日開戰,蘇聯肯定不會坐視,那樣我國便陷入到了兩線作戰的境地了。”楊朔銘說道,“所以對日先發制人,亦不可取。”

“瀚之的意思是……”蔣百裏有些明白楊朔銘的想法,試探著問道。

“蘇聯很可能不戰自潰,而日本懾於我國和美國聯手,未必敢先攻我國。”楊朔銘說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我國從現在開始,即需做好全面戰備工作,但是否動手,如何動手,還需要看具體情況。”

“敵不動,我不攻,但準備卻要充分。”蔡鍔笑了笑,說道,“這是‘不戰而屈人之兵’之策,但最後的結果,還是需要用戰爭來決定的。”

“是啊!而且到那時打起來,很可能還是兩線作戰。”蔣百裏有些憂慮的說道。

“從現在開始,多給國家爭取一些準備時間,未嘗不是好事。”楊朔銘知道大家並不完全同意自己的看法,但他仍然堅持了自己的主張。

想起在另一歷史時空中的“八年抗戰”(實際是十四年)中國因倉促上陣而付出的慘重代價,楊朔銘的心裏就隱隱作痛。

那時的中國,因為沒有時間和能力用鋼鐵來鑄就長城,就只能用血肉來鑄就長城了!

而現在的他,就是要避免歷史的悲劇重演!

中國這一次,將用鋼鐵的洪流,將敵人通通淹沒!

“從現在開始,大家最好多下去看看。”楊朔銘說道,“爭取多發現問題,在開戰前完成整改,要不然等到真打起來再去抓,可就晚了。”

蔡鍔明白楊朔銘的意思,不由得又是微微一笑。

他知道,這位財政部長大人,又要馬不停蹄的下去視察了。

日本,東京。

漫步在東京街頭的石原莞爾,看著繁華熱鬧的街市和來來往往的面帶微笑的人群,心裏不知怎麽,卻感到分外的沉重。

如今的日本,可以說迎來了歷史上最為富裕和繁盛的時期。

眾所周知,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日本歷史的轉折點,戰後的日本曾一度陷入“大陸泥潭”,兩次侵華戰爭的失敗不但使日本丟失了台灣、琉球和北部朝鮮等重要殖民地,還嚴重影響了綜合國力的發展和戰備建設。所幸社會主義的蘇聯的出現給了日本機會,日本很快結束了和中國的戰爭,並和中國一道進攻蘇聯,取得了比台灣和北部朝鮮更加富饒和遼闊的東西伯利亞地區。

在隨後的日子裏,日本開始了全面發展,日本天皇裕仁和元老們聽從了永田鐵山和石原莞爾等人的建議,結束了日本在中國大陸的軍事冒險,緩和了同中國的關系,專心經營東西伯利亞屬地。在向東西伯利亞地區大量移民發展建設的同時,日本國內也展開了如火如荼的國家建設運動,使得日本快速轉入經濟發展的時代,由於專心致力於國內建設和打造東亞經濟貿易圈,日本不但緩解了國內的經濟危機,軍備建設和軍力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經過一戰後的十余年發展,日本的綜合國力增長了200%,煤炭、鋼鐵、造船、人造石油等產業都增長了三倍以上,其中水泥產量因為日本在國內外大興土木,甚至增長了500%。日本成為了世界建築大國。與德國不同,由於缺乏石油,日本國內重點建設鐵路和港口,鐵路全部實現了復線,東京、大阪等城市建造了地鐵,港口吞吐量高居世界前茅,九州成為日本與東亞大陸的航運中心,業務非常忙碌。

在戰備方面,除了擴充國防工廠的產能以外,日本的全國各地還建造了統一的防空體系,建造了許多民防設施,日本政府已經做出了規劃,準備逐步把各地易燃的木屋改造為不易燃燒的磚瓦水泥房屋。除此之外,日本在太平洋外海的一些據點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強化,但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要塞化並不充分,遠不能和英國的新加坡以及美國的夏威夷相比。

由於對坦克的重視,到現在的1939年為止,日本坦克的年產量已經提高到了2000輛,其中有不少出口給了亞洲和南美洲的一些國家,日本的火炮和飛機產業也同樣依賴出口來拉動軍需生產,實現了經濟上一定程度的良性循環。日本的輕武器稍有不同,大部分出口給泰國、緬甸等亞洲國家,改善了日本在亞洲的形象,但是因為歷史的原因,日本雖然和中國的關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無法和北京結為同盟關系,僅僅是平等的互利合作,而石原莞爾等人已經認識到,這將影響到日本在未來戰爭中的部署。擔憂被中美前後夾攻的日本,一度曾卷入中國內部的權力鬥爭,暗中支持地方勢力反對北京政府的控制,但可惜的是,北京政府的統治並沒有因日本的活動而受到太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