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左舷戰鬥艦”系列(第3/3頁)

看到史選侯把自己設計的重巡洋艦稱為“理想型重巡”、“絕世好艦”,不由得有些好笑。

“‘絕世好艦’設計思想簡介如下:”

“1、用洗甲板理論武裝起來的12門203毫米50倍徑1934年型主炮,改良自1923型重巡的203毫米50倍徑主炮,采用新研發的重彈,相對原炮減裝藥發射,被帽穿甲彈彈頭重152公斤,初速740米每秒,因為發射藥減少使身管全壽命從400發提高到約700發,射速3-4發每分鐘。因發射重彈時炮管仰角較高,所以在常用射程內可完全避開艦面障礙獲得左舷全射界。炮塔內每門炮與炮之間用裝甲隔板隔開。”

“2、最大航速34節,避開一切戰列巡洋艦。”

“3、左舷內傾20度200毫米表面滲碳硬化裝甲帶,右舷可防禦驅逐艦主炮。炮座呈漏鬥狀,內傾20度,表面為80毫米滲碳硬化裝甲,主水平裝甲甲板傾斜6.5度。”

“4、首尾部分水線以下的空艙填充硬質泡沫橡膠。廢除縱艙壁以防橫傾避免急速傾覆。”

“5、兩具203毫米主炮指揮儀。四具120高平炮指揮儀,可分別指揮艏艉四個高平炮炮群。采用同高度下結構重量相對較輕的三角桅,主火控距海面35米,對海平面可視距離60公裏。”

“6、TDS防禦等級:防禦高爆炸彈的近失彈。”

“7、最多可露天系留搜索/校射/雷擊水上飛機7架。一具不可旋轉式彈射器,與航母上同型,沖程30米,可彈射海軍所有重量的艦載機。包括航母輪式艦載機(無法回收)。護衛航母時,一般搭載航母輪子艦載機,起飛後在航母上降落。”

“8、鍋爐-渦輪機-鍋爐-渦輪機單元布置,方尾球鼻艏。”

“9、右舷有兩具固定式457毫米航空魚雷發射管,用於拋棄魚雷庫魚雷以及必要時結果商船。”

“10、擁有絕大射界的艏艉四個高平炮炮群,相當於兩艘防空驅逐艦的區域防空能力。”

看到這裏,楊朔銘的神情變得凝重起來,隨著他心念所動,“超級電腦眼”將史選侯畫的簡圖掃瞄了下來,並且以極快的速度開始細化。

“由於倫敦條約對巡洋艦、驅逐艦等輔助艦的數量和噸位做出了一定的限制,原本打算以數量取勝,準備大造消耗品廉價重巡的方案破產。促使設計思想從原本壓根兒沒考慮違約,到向設法舞弊的方向轉化。”

“為了在不違約情況下盡量增大設計噸位,在設計施工時就考慮了迅速改裝的需要。完工時只安裝船體內部的水平裝甲,而沒有安裝船舷的垂直裝甲帶,並且副炮火力也僅維持最低限度用於訓練,但預留了所有的安裝位置和接口。整船容積也是按照改裝後噸位標準所設計制造,平時使用超額的燃油壓載。”

“在條約終結或者宣戰後入塢一周到一個月內,即可抽幹壓載用的燃油,安裝完所有存放在海軍倉庫內的船舷垂直裝甲板,以及剩余副炮,完成改裝,征召水兵,進入滿員戰鬥狀態。”

“所以按照華盛頓條約的限制,訂報重巡服役時的參數:3座3聯裝203毫米50倍徑炮炮塔,航速34節,艏艉中線各1座120毫米50倍徑高平炮雙聯裝炮塔,左右各一座4聯裝47毫米高射機關炮,水上飛機1架。”

“按照華盛頓條約關於標準排水量的定義,1934型條約重巡在完工時恰好達到了標準排水量一萬噸,並沒有違反條約限定,但在性能上全面超越了意大利的‘紮拉’級、法國的‘阿爾及爾’級和美國的‘威奇托’級重巡洋艦。”

楊朔銘看完了史選侯的“絕世好艦”的“介紹說明”,不由得點了點頭。

“真要弄出這樣的東西來,以後海上的仗可就熱鬧了。”楊朔銘自言自語的說道。

一張左舷布設了6座五聯裝600毫米魚雷發射管,艦首和艦尾各排列著4座雙聯裝主炮,艦面中部有3座四聯裝主炮的怪異軍艦的設計圖映入了楊朔銘的眼簾,楊朔銘知道,這便是史選侯的“左舷戰鬥艦”系列裏的魚雷巡洋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