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奶瓶”首領(第2/3頁)

“我們另一個有利的因素是,我國的坦克質量高於蘇軍。我們現有的M19型中型坦克的裝甲厚有50毫米,裝有75毫米高速火炮,行駛速度很高,而且通行能力很好。我們的邊防部隊已經在邊境線同蘇軍的沖突中使用過這種坦克,它們在保衛邊境的作戰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彭慶中將軍曾談到,他的第24坦克大隊於1934年10月12日曾遭到蘇軍坦克猛烈的攻擊,但他們反擊並打敗了敵人,他著重指出:‘新式的M19坦克參加了戰鬥,使蘇軍坦克遭到很大損失。’他建議采取了一些措施加速生產M19的改進型坦克,同時加厚現有的這些坦克的裝甲。”

“……應該強調機動作戰的重要性,坦克的發動機是跟火炮一樣重要的武器。”

“在進攻中,我們的坦克部隊應該擁有優勢的空中支援。航空兵對坦克戰的勝敗起著很大的作用。坦克集團軍是奪取勝利的主要力量,但在俄國的遼闊平原上,航空兵支援有可能只在局部地區和有限的時間內得到保證,這將限制坦克集團軍的作用。……經過多次演練,一些經驗表明,坦克部隊得到的空中支援越廣泛,得到的補給越多,他們的機動性就發揮得越好,取勝的機會也就越多。”

“前線關於蘇軍炮兵的情況談得不多,我認為,在高度機動和情況多變的作戰行動中,蘇軍炮兵不一定能及時到來執行一項重要任務。但在夜間,蘇軍炮兵常常可以用來以集火射擊襲擊我軍的宿營地。但這種戰術的效果究竟有多大,也很難說。據稱蘇軍官兵為了逃避冬日的嚴寒,常常躲在村莊裏,可以設想這種炮擊的效果不會太好。”

“前線的戰士們這樣描述對於蘇軍戰術的印象:蘇軍每次發起進攻以前,先進行廣泛的滲透活動,由一些分隊和小組‘滲入’到防禦陣地中來。在掌握這種作戰方法方面,還沒有人能趕上俄國人。雖然外圍地域都在監視之下,俄國人卻會突然間就在我們的一些陣地當中出現,誰也沒看見他們來,誰也不知道他們是什麽時候來的。甚至在那些通行特別困難的地方,他們都可能成群地出現,而且很快就挖了掩體。對他們來說,單個士兵滲入是沒有什麽困難的,因為防守的地域過於遼闊,我們的一些陣地只有薄弱的兵力防守,支撐點中間的間隔也很大。有的師的防禦正面太寬。盡管整個夜晚部隊官兵都在注視著,機警地張大眼睛望著,但第二天早晨準還是會有整分隊的蘇軍士跑到我們的防禦陣地裏來,並帶來了全部武器和彈藥,而且還挖了掩體。這種滲透的技巧是相當驚人的,幾乎沒有聲音,一槍不發。這種滲透戰術,蘇軍使用了多次,令我軍防不勝防。對付這種行動的辦法,我認為應該加強守備力量,讓那些值勤的機警士兵作縱深配置,並不斷地進行巡邏,而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有足夠的預備隊隨時作好準備,一有情況立即出動,趕走侵入的敵人。”“蘇軍另一個行動特點是,不論在什麽地方,不管什麽時間,都要建立登陸場,以作為爾後進攻的基地。蘇軍控制的登陸場的確是很大的威脅。忽略這些登陸場,或者不及時清除這些登陸場,都是很錯誤的。蘇軍的登陸場,初建時可能很小,而且幾乎沒有什麽危害,但是短時間內,他們就可以把它變成危害很大的陣地,不久就會成為難以克服的據點。晚間蘇軍一個連占領的登陸場,第二天早晨兵力至少要擴大到一個團,再一個夜晚就會變成一個裝備了重武器的堅固據點,它可以具備所需要的一切,使它達到幾乎堅不可摧的程度。蘇軍頭天夜裏建立了登陸場,用再猛烈、再集中的炮兵火力也不能把它趕走。蘇軍‘到處建立登陸場’的原則會構成非常嚴重的威脅,這是不能低估的。最有效的辦法是實施經周密組織的進攻。這裏唯一可靠的,必須成為一條原則的辦法是:若蘇軍正在建立登陸場,或者正在建立前進陣地,就向它發起沖擊,而且立即沖擊,猛烈地沖擊,猶豫不決注定要失敗。遲緩一個小時,沖擊就可能受到挫折,遲緩兩個小時就定然受挫折,遲緩一天就要召來大災難。甚至是只有一個步兵排,只有一輛坦克,就要發起沖擊!要在蘇軍立足未穩的時候,要在它剛被發現,好對付的時候,在它還沒有時間組織防禦的時候,要在它的重武器還沒運到的時候,就對它發起沖擊。推遲幾個小時就太晚了。遲緩意味著失敗;果斷而及時的行動就會成功。”“蘇軍的戰術是一個奇怪的混合物。盡管他們精於滲透行動,並特別善於構築野戰工事,但蘇軍進攻行動的刻板程度令人震驚。他們習慣於愚蠢地對某一點反復地沖擊,炮兵火力組織的公式化,以及不善於選擇進攻的地形,都表現出在執行任務時缺乏創造性和思想上的僵化。我們的無線電偵聽隊曾多次聽到這樣急躁的提問:‘現在我們幹什麽?’只有少數的下級指揮官在遇到情況變化時,能表示個人的看法。在許多情況下,本來是一次成功的沖擊、突破或是已經完成了的合圍,但卻沒有及時擴大戰果,就是因為上級沒有關照該怎麽辦。盡管在指揮上是刻板的,但是蘇軍卻善於迅速而頻繁地調換前線的部隊。一旦一支部隊受了重創,一夜之間它就能撤到後方,幾天以後再在另一個地方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