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德意志帝國的黯淡日子(第2/3頁)

小亞爾馬聰明而勤奮,具有德意志歷史上那些百科全書式學者的天資氣質,他先後專門學習過醫學、哲學和政治科學,年僅22歲就得到了經濟學博士頭銜。年輕的沙赫特博士秉承父業,進入德雷斯頓銀行。他本人出眾的能力加上老頭子在金融界廣泛的人際關系,沙赫特一帆風順,很快成為引起關注的金融精英。1916年,他成為德意志帝國銀行的董事之一。1923年,沙赫特臨危受命,被德國政府任命為德意志帝國銀行行長,以拯救災難中的德國貨幣流通體系。

正象德國皇帝所說的那樣,德國經濟瀕於崩潰的根源在於沉重的賠款負擔,由此引發了惡性通貨膨脹,沙赫特當然清楚,一切金融改革的舉措如果不解決好這個問題,只會引發更可怕的動蕩。他上任之後,已經制定出了計劃,打算從兩個方面齊頭並進:一是尋求外國金融資本的支持,二是改革貨幣,用新的“地產抵押馬克”取代極度濫發的舊馬克。

那麽該向誰尋求幫助呢?哪個國家有能力又有意願幫助德國呢?歐洲的鄰居和對手們要麽心懷叵測,要麽自己也窮得夠嗆,沙赫特也根本不指望它們,他的目光越過浩瀚的大西洋,精準地投向了自己的精神故鄉——美國,以及美國的重要盟國中國。

沙赫特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最重要的後果,既不是哈布斯堡、羅曼諾夫和奧斯曼三大帝國王室的垮台,也不是共有主義革命的興起,而是美國作為國際經濟政治關系中最強有力,甚至決定性的一端,羽翼豐滿,開始閃亮登場。巴黎和會和國際聯盟提供了它的出場秀,然而要真正深化美國對世界的控制能力,向歐洲大陸的經濟滲透是一個重要途徑。而德國伸過來的求援之手,肯定會得到華爾街的金色魔杖的熱烈歡迎。

而中國對於德國來說,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和原料供應地,而中國一直迫切需要德國的先進技術和成熟的勞動力。已經秘密訪問過中國的沙赫特已經能夠確定,德國和中國的合作並不存在什麽障礙。

“中國一直在從我國招募大量的熟練工人和技師,為的是學習我們的技術。”塞克特說道。

“您為什麽這麽說?”魯登道夫問道。

“我們的很多優秀的軍官和士兵也去了中國,擔任中國軍隊的顧問或是中國政府的雇傭軍。”塞克特冷冷地回答道,“雖然說中國人的舉動現在是等於在幫我們的忙,但我不認為這種情況持續下去,會對德國有利。”

“什麽?”魯登道夫吃了一驚。

“帝國陸軍只允許保留十萬人,我想您不會不知道。”塞克特轉過頭看著魯登道夫,“軍官和士兵們沒有出路,去中國可以說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中國人是在幫助我們保住武裝力量,難道不是在幫我們的忙嗎?”

聽到塞克特說出的凡爾賽和約關於德國陸軍只許保留十萬人的條款,魯登道夫不由得發出了沉重的嘆息。

而此時魯登道夫並不知道,塞克特關於這個“十萬陸軍”的真實想法是什麽。

塞克特生於1866年,貴族出身,他是一個普魯士將軍的兒子。1885年起就在亞歷山大皇帝近衛擲彈兵團服役。19歲時即被升為步兵團軍官。在1889年畢業於陸軍軍官學校後調入參謀本部服務。1914年一次大戰爆發時,他是駐柏林的第3軍參謀長。塞克特在戰鬥中充分表現出了他的個人才能和領導能力,他被認為是高級參謀人員的當然候選人。1915年3月,他擔任了在東加裏西亞新組建的第11集團軍參謀長,上司是奧古斯特·馮·馬肯森將軍(後來的德軍元帥、大十字勛章獲得者)。在5月2日開始的大攻勢中,第11集團軍和奧匈第4集團軍一起擔任主攻,他們猶如摧枯拉朽一般殲滅了俄國第3集團軍,一個月收復了奧匈要塞普熱米什爾,威廉二世皇帝授予了馮·塞克特最高軍事榮譽獎章。6月底第11集團軍奪下倫貝格時俘虜超過了25萬,然後8月4日拿下華沙,8月底攻克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要塞。第11集團軍一共向前推進了300公裏,到9月底完全拔除了波蘭突出部,徹底解除俄軍對加裏西亞的威脅。馮·塞克特越級晉升準將,他的上司馬肯森獲得了元帥軍銜。同時他們被調往新成立的“馬肯森集團軍群”,消滅了塞爾維亞的反抗,打開了通往巴爾幹和土耳其的通路。所有的塞爾維亞部隊要麽被殲滅,要麽逃到阿爾巴尼亞和希臘。“馬肯森集團軍群”在保加利亞一直待到1916年春季,準備一舉消滅協約國在薩洛尼卡的部隊,但由於凡爾登的會戰消耗了大量德軍兵力而被中止。塞克特後被任命為新成立的“卡爾大公集團軍群”的參謀長,協助奧匈帝國的卡爾大公指揮整個奧匈俄國戰線。塞克特與卡爾大公合作得很好,經過血戰終於將俄軍制止在卡爾巴阡山一線。隨即卡爾大公的部隊與法金漢的第9集團軍一起參加了羅馬尼亞戰役,將愚蠢地投入戰爭的羅馬尼亞人狠狠教訓了一番。1919年7月,塞克特擔任了戰後德軍的總參謀長,一年後成為德國國防軍總司令。戰爭結束後,德國總參謀部被解散,塞克特擔任兵務總監,成了事實上的德軍總參謀長。盡管受凡爾賽和約的種種限制,決定了他即使在這個職位上也並不能向以前那樣的大展拳腳。但他還是決心在這個政治動蕩、國家一片混亂的時代,締造一支成為同時代訓練最佳、領導能力最強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