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洛克菲勒的北京之行(第2/3頁)

“中國是我們的盟國,我再也沒感到亞洲有比中國對美國更友好的國家了。”芭布絲說道,“在這裏,哪怕是最為激進的青年學生,對威爾遜總統的好感也超過了列寧。國會裏的那些議員先生總是無視最基本的事實,要美國走傳統的孤立路線。而哈定總統似乎也在默認他們的胡說八道……”

“別提那個一句話有十個語法錯誤的白癡了。”洛克菲勒冷笑了一聲,“那個家夥,能當上總統,簡直是美國人的笑話。”

“哈哈,別這麽說,爸爸。”芭布絲笑著說道,“他只是對中國的重要性理解不夠。”

“十多年前,美國就曾經有和中國結盟的打算,可惜因為種種原因,沒有能夠成功。”洛克菲勒說道,“和中國結盟的好處,在羅斯福和塔夫脫的時代,人們就已經意識到了,現在那些‘俄亥俄幫’竟然不明白,真是讓人懷疑他們的腦子是否正常。”

“是真的嗎?爸爸?”聽到父親這麽說,芭布絲不由得驚訝的叫了起來。

“當然。”洛克菲勒正色說著,給女兒講起了中美結盟的來歷。

洛克菲勒所說的十多年前中美差點結盟,並非是空來風。

中日甲午戰爭結束後,中國遭到慘敗,實行了三十多年的洋務運動宣告失敗,“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轉變為清政府“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清朝官員利用西方列強爭奪在華利益的矛盾,積極周旋,盡力維護中國脆弱的權益。同時,西方列強為了維護和擴大在華利益,相互締結協定,也對清政府進行引誘和拉攏。於是,在清末的最後幾年時間裏,圍繞中國的外交鬥爭異常激烈。其中,中美德三國之間所上演的秘密結盟外交最為引人注目。

由於西方列強的矛盾日趨加深。象德奧意三國同盟形成,就有明顯針對英國的意思,英國自然不肯坐以待斃,隨著英法、英俄協定的簽訂,以英國為核心的協約國形成。歐洲的火藥味越來越濃,各方也自然希望能多拉幫手,以便在將來的大戰中占到上風。1902年,英國即與日本結成同盟,在遠東找了一個“小弟”。

1907年,隨著列強在華爭奪態勢發生變化,由於英法日俄等國特別是日本侵華勢力的迅速膨脹,使得美國和德國在爭奪中國的格局中失去了有利地位。在這種情況下,德國牽頭向中國提出中美德三國結盟的建議。當時清政府對英法日俄締結協議加強對中國的掠奪也甚為擔憂。擔任軍機大臣的袁世凱認為,促成中美德三國結盟,可以抵英抗法,防俄制日,保全東北。在袁世凱的推動下,清政府為達成三國結盟,做出了積極的行動。袁世凱命令自己外交方面最得力的助手唐紹儀與美國駐奉天總領事司戴德會談,想借美國的力量牽制日俄在東北的勢力,並制定了美國資本進入東北三省的計劃。清政府還派皇族載濤以赴德觀操為名,與德國皇帝威廉二世進行了45分鐘的結盟密談。威廉二世談到美國對同盟的重要性,建議中國先派一位親善使節到美國,為三國結盟做一些初步的聯系和準備工作。與此同時,威廉二世指示駐美大使試探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態度。由於英法日俄締結協定,不但孤立了德國,也把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置之一邊,再加上當時日美關系一度緊張,威廉二世認為,美國應該不會拒絕中美德三國同盟。果然,1907年11月19日,羅斯福通過美駐德大使告訴德皇,他完全贊同德皇在中國問題上的立場,並對中美德三國結盟一事相當有興趣。美國政府還做出了一些實際行動:美國陸軍部長塔夫脫在訪華時,重申“門戶開放”與中國“獨立”對美國的重要性;羅斯福在12月3日要求國會授權他向中國退還庚子賠款;美國派“大白艦隊”巡遊世界,向日本示威;羅斯福還密令駐菲律賓美軍做好準備,應付日本突襲。在中美德三方的積極行動下,到1907年底,三國締結同盟協定已近在咫尺。

中美德三國結盟的消息經中國的親日派官員傳到了日本(中國人的事總是壞在中國人自己手裏),日本人大為驚恐,於是迅速制定了陰險的攪局計劃,準備破壞中美德三國結盟。1908年9月17日,中國赴美特使唐紹儀到達東京,準備轉往美國。日本依照事先的安排,用各種官方會晤和社會活動牽制唐紹儀,使唐紹儀應接不暇,在日本一呆就是一個多月。日本人利用這段時間,拼命與美國進行秘密和談,在許多問題上向美國做出重大讓步,換取美國對日本在華既得利益的承認,進而打擊正在醞釀的中美德同盟。由於日本的提前攪局,美國已基本放棄結盟建議,加上羅斯福總統任期已滿,已經卸職下台。美國新任總統塔夫脫接見唐紹儀時說:“中美德三國同盟一事,不是不能續談,但今非其時。”塔夫脫還“奉告”唐紹儀,中國辦理外交,“今後應該極端注意保密才是”。一席話說得唐紹儀無地自容,宣告了中美德三國結盟成為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