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傘降烏梁海

1915年中俄蒙三方在恰克圖舉行會談時,俄方堅決拒絕討論唐努烏梁海問題。1916年陳篆擔任中國駐外蒙古都護使後,克穆齊克旗偷偷派人前往庫倫,要求重新發給印信,並控訴俄國人在唐努烏梁海的種種欺淩壓迫。當時俄國參加一戰,在烏梁海地區的駐兵大量減少,俄國僑民也大多回國,當地俄國勢力削弱,而克穆齊克旗、貝子旗、大王旗等旗居民全都心向中國及哲布尊丹巴活佛,於是陳篆抓住時機聯合外蒙古方面出兵唐努烏梁海,接納各旗的效忠,造成了唐努烏梁海回歸中國的既成事實。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蘇俄軍隊一度進入唐努烏梁海地區,控制當地俄僑村莊,並對烏梁海人表示寬大,與各旗訂立“條約”,允許當時在法理上尚屬中國領土的唐努烏梁海“自立”。至於那些“條約”,雖然聲稱放棄帝俄時代的侵略政策,但對於俄國人已經在唐努烏梁海奪得的各項利益,例如墾殖、漁獵、伐木等等,則一項也沒有放棄,而且將“永遠保持”。其中特別重要的是,布爾什維克方面與烏梁海各旗訂立的“條約”,其俄文本與蒙文本內容竟有很大出入,例如條約第二條蒙文本為“烏梁海自治,俄國極表贊成”,而俄文本為“俄國人民贊同烏梁海人民之自治,認為此行為合理時,即償還帝國官吏所收留之各和碩印信(指被俄國當局沒收的前清印信);自此以往,所有唐努圖瓦烏梁海人民及九和碩完全獨立,絕不屬任何人管轄。”條約第三條的蒙文文本為“因俄人久住烏梁海地方,其種田等事項應仍依舊例辦理”,俄文本竟然改為“烏梁海人民宣告獨立後,不得侵犯俄國邊界。以多年之友誼,烏梁海人民將俄國人民早年所開墾的地區完全讓予俄國人民,俄國人並得以永久享有這些地區。”

1917年11月14日,外蒙都護使陳篆將都護使衛隊第三連派往唐努烏梁海地區。這支部隊久駐外蒙,能耐苦寒,沿途又加入了烏裏雅蘇台和科布多的兩支中國駐軍分隊,以及外蒙方面派遣的一百名騎兵,於12月16日抵達唐努烏梁海南境的唐努諳班卡倫(哨所),18日抵達唐努旗總管駐地,後續部隊在1918年1月陸續到達,外蒙當局隨即派多登貝子為唐努烏梁海佐理大員。此時在克穆齊克旗境內還有數十名名俄國白衛軍士兵,與前去接收該旗的中國軍隊發生沖突,中方被打死9人,俄方損失5人。就在雙方對峙膠著時,俄國境內紅軍發動攻勢,白軍發生動搖,再加上當地外蒙官署向飽受俄國蹂躪的唐努烏梁海獵人發放槍支,令其助戰,終於扭轉局勢,唐努烏梁海全境於1918年7月被中蒙聯合收復。

在得知唐努烏梁海被中國軍隊收復後,蘇俄當局大為震驚,蘇俄紅軍以“追擊高爾察克白匪”的名義在當年夏末從俄國境內湧入唐努烏梁海,打算再度控制這一地區。1920年1月26日,西伯利亞革命委員會主席斯米爾諾夫向列寧和托洛茨基發去電報:“蒙古人進入了烏梁海地區,驅逐我們的(俄國的)農民。這些農民曾經勇敢地與高爾察克白匪作戰,而且不受他的管轄。索約特人(烏梁海人)是遊牧民族,受蒙古和帝俄的雙重壓迫。你們認為是否應當用武力把烏梁海地區從蒙古人手中解放出來,建立一個烏梁海蘇維埃共和國?請告知。”在莫斯科方面還沒來得及向斯米爾諾夫發出答復時,1920年2月19日,唐努烏梁海就被原外蒙古都護使陳篆的秘書長嚴式超(1919年被中華民國外交部委任為唐努烏梁海調查員)帶兵再度收復。但是在當年9月,烏梁海的俄僑在西伯利亞革命委員會派來的專員伊?格?薩菲亞諾夫組織下建立起一個“蘇維埃政府”,並且宣布唐努烏梁海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蘇俄的行徑激怒了中國當局,而協約國方面借此機會要求中國方面出兵幹涉蘇俄革命,於是1921年6月,中國軍隊在大舉進攻蘇俄西伯利亞地區的同時,再度進入唐努烏梁海,一舉推翻了薩菲亞諾夫建立的所謂“蘇維埃政府”,逮捕並處決了薩菲亞諾夫等人。中國軍隊隨後便留駐下來,並在唐努烏梁海境內全面清剿蘇俄叛亂分子,逮捕了蘇俄官吏、政治宣傳員及其黨羽和特務分子。7月,唐努烏梁海的華僑和親華人士組成了代表團,與克穆齊克等旗的總管會面,要求唐努烏梁海必須“脫離同赤俄的一切聯系”,“回歸華夏”。8月14日,由中國僑民和當地人聯合組成的“全烏梁海立憲呼拉爾”宣布成立“唐努烏梁海自治州”,以原來俄國人修築的殖民城堡別洛沙爾斯克為州治所,改名為“烏梁海浩特”。中國官員和軍隊及華僑還幫助烏梁海人成立了由當地人構成的自治政府,喇嘛丹都克擔任“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