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石原莞爾的反省(第3/3頁)

“以帝國軍隊之強大力量,攻克支那全境也並非是難事,但亞洲共榮卻不能仰賴武力解決。我們曾只用幾個月的時間便占領了滿洲的土地,但卻始終無法在這片土地上立足,這其實是有著血的教訓的,從這場戰爭開始到現在,日支雙方軍民至少死亡了幾十萬人,而僅僅是現在的合作,其實也並不足以化解這段仇恨。”

“我一直認為,日本應該象美國一樣,為支那的工業發展和經濟繁榮做出巨大的貢獻,使支那免於被西方列強瓜分的命運,成為列強之外最有活力的國家。現在的支那,在美國的幫助下,終結了血腥內戰,南方各省重新迎來和平。支那軍官兵在歐洲戰場嚴守紀律,享有了很高的聲譽,這難道不應該是日本學習的地方嗎?現在的日本,應該不必為過去的失誤耿耿於懷,只要明白了錯誤,及時補救,讓事態重回正軌,一定會得到應有的回報。”

“現在的支那,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在來西伯利亞之前,去過支那南方一些省份,訪問過那裏的人民,他們的生活條件比以前滿清統治時期好得多,稅賦減少了一半,人民可以自由接受現代教育,各項制度都向美國看齊,大家都以追上並成為日本那樣的強國為己任。最重要的,現在的支那,真正實現了滿漢藏蒙回各民族的共和,這是已故的孫中山先生期待而未能實現的。我認為,支那政府選擇接受美國的幫助,是極為明智的舉動,雖然說獨立的支那並沒有能真正體現亞洲解放的真意。但結合了西方工業文明和支那傳統文化的這種戰略,正是支那區別於歐美列強的最大優勢,對現在支那的快速發展也是最為合適的。”

“日本國內的很多人把支那人當成是劣等民族,認為同支那的任何合作都是可恥的,這其實是極其錯誤和有害的看法。亞洲的共存共榮,從長遠來看,會消除民族、國家的界限,但是,在當前的階段,首先必須實現不同國家與民族的和平、團結、共榮的局面,這是最基礎的一步。而因為滿洲和蒙古的歸屬,導致了日支的不和,這是亞洲解放事業面臨的最大危險。歐美的外來幹涉,總有一天是會消除的,而亞洲的鄰國,是不會消失的,鄰居都不能互助共榮,哪裏談得上亞洲共榮?以前的我,執迷於短期的利害關系,卻損害了長遠的戰略基礎,實在不能稱為合格的謀略制定者,那時我所策劃的戰略,也不能視為優秀的戰略,如果沒有之後首相閣下的辛勤補救,則亞洲共榮的設想在‘海參崴事變’之後就蕩然無存了。即使到現在,日支關系也沒有恢復到‘海參崴事變’以前的狀態,在支那,憎惡日本的人應該是比之前更多了。那些在沖突中失去親人的人們,會輕易的諒解嗎?我對此不抱太多的期待。時間會證明一切。人類,本來就是在戰爭中不斷的學習,法國曾經與歐洲為敵,和平以後,各國人民並未厭憎法國,俄國貴族甚至於還流行法國的宮廷文化。我的作為根本比不上拿破侖,拿破侖以戰爭的方式成功的結束了封建時代,而我想要以戰爭的方式結束亞洲的殖民歷史卻沒有能夠成功。拿破侖的軍功是後人無法比擬的,他的失敗是因為環境限制,使他不能體會一人之力與世界之力的差別,這是失敗的根源。可是他一人之失敗,卻塑造了世界之進步,則此失敗比一人之成功,更有益於人類的整體,可以說拿破侖就是軍事界的殉道者,和宗教家的殉道,路徑不同,指向歸一。雖然我很欽佩拿破侖,卻並不想成為殉道者,也不希望他人殉道。拿破侖做的事情都只是為了法國一國的利益,而首相閣下做的這些,則是為了亞洲的整體,他的思想已然超越了時代,將來也許會成為紀念碑一樣的存在。我想,日本迄今為止,都沒有過象首相閣下這樣偉大的人士。這並非思想境界不及,而是思想家與實幹家脫節所致。如何把精神的領悟落實到物質的實踐,這其實是人類文明的難題。我現在只是擔心,象首相閣下這樣的人太少,沒有辦法在今後貫徹亞洲共榮的理念,導致這千古偉業終於不能完滿達成。”象首相閣下這樣偉大的人士。這並非思想境界不及,而是思想家與實幹家脫節所致。如何把精神的領悟落實到物質的實踐,這其實是人類文明的難題。我現在只是擔心,象首相閣下這樣的人太少,沒有辦法在今後貫徹亞洲共榮的理念,導致這千古偉業終於不能完滿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