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打破海上僵局之始(第3/3頁)

這是日本海軍自開戰以來所取得的第一場勝利,鼓舞了日本國內的士氣,因此意義可以說十分重大。梔內曾太郎大將隨後命令木村剛海軍中將的艦隊護航一支裝載著18000名日軍的運輸船隊向朝鮮半島航行,他隨後任命永田泰次郎中將取代在海戰中身受重傷落下終生殘疾淺野正恭少將的職務,要他指揮重編後的日軍艦隊再次殺回中國海軍控制的海域。

永田泰次郎中將的能力一般認為要比淺野正恭強,他被認為是一個“英國式的海軍軍官”,極具紳士風度,和他的參謀群配合得相當好,但他在訓練中的表現好過實戰中的表現。不過當時淺野正恭是可選擇的日本海軍將領中比較年輕和富於進取精神的,永田被認為是接替他的最好人選。因此梔內曾太郎大將任命他擔任指揮,並另外增援了一支艦隊給他,包括一艘老式戰列艦,兩艘裝甲巡洋艦,兩艘輕巡洋艦和六艘驅逐艦,用於擔任護衛任務。整個炮擊艦隊的任務很簡單:於16日夜晚突入釜山海灣,掃蕩那裏執行封鎖任務的華軍艦艇,炮擊摧毀之,並掩護運輸船隊的進入,然後在17日拂曉前撤出戰鬥。

但讓日本人沒有想到的是,通過情報搜集和密碼破譯,中國方面竟然清楚地了解了日軍的行動,中國海軍第二作戰艦隊司令藍建樞海軍上將是一個很勇猛的海軍軍人,和嚴重失血的日本海軍不同,他手中有大量的作戰艦艇可供調遣,在得知日本海軍出動的消息後,他下令所有的戰列艦,戰列巡洋艦,巡洋艦和驅逐艦都在14日以前完成決戰的準備,他將兩艘“共和”級戰列艦“共和”號和“民主”號留在了旅大港,決定將手中的兩艘新型戰列巡洋艦“勝利”號和“民權”號派出去執行這次作戰任務。盡管美國海軍軍官學校的教科書上明確禁止在狹窄的海域運用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尤其是象釜山海灣這種水域,但藍建樞知道只有在海上才能夠贏得海戰,而不是在教科書上,因此他下令這兩艘巨艦主動出擊。

這兩艘巨艦的指揮官是李景曦海軍中將,這位總是戴著一幅金絲眼鏡的中國海軍中將性格平易近人,是一位炮術專家。他舒緩自身壓力通常有兩種方法:其一是在艦橋裏讀中國的傳統古典志怪小說,其二是跟值勤的水兵下象棋或者閑聊海上傳聞。

李景曦中將是一個相當勤勉的人,他曾經和“勝利”號的代理艦長美國人拉裏?斯科特海軍上校和炮術官及技術軍官從理論計算方面就火炮射擊的問題討論了好幾個晚上。而在實際操作方面,李景曦則不停的對炮組進行操練,包括在各種作戰中可能出現的情況下——比如臨時缺員的情況——進行反復的射擊練習。

“勝利”號和“民權”號戰列巡洋艦的技術數據可以說是相當出眾:55200噸的滿載排水量,34節的航速,406毫米的火炮。但“勝利”號除了有一位勇猛的代理艦長斯科特上校外,還被認為是一艘幸運的戰艦。因為就如同這艘般的名字一樣,只要“勝利”號出動,戰鬥就一定會十分順利。當然,“民權”號也是一艘運行順暢的軍艦,極少故障並裝有當時最先進的無線電對海搜索設備——這些先進的設備的創意來自於那位中國海軍的年輕奠基者,由他所創立的“人和”公司下屬的“白楊”實驗室變成了現實,並用於這艘強大的軍艦上進行試驗。

兩艘戰列巡洋艦在9月15日啟航,受藍建樞的命令前往朝鮮半島。早上8點30分,“勝利”號的揚聲器中傳出了“起錨出航”的命令。巨大的戰艦被拖輪帶出港灣,然後啟程。中午時分,藍建樞向李景曦下令,以兩艘戰列巡洋艦和4艘輕巡洋艦、6艘驅逐艦組成第二突擊特遣艦隊,由李景曦指揮,並以最高速度向西航行。此時“勝利”號和“民權”號上的官兵們都很興奮,無論是軍官還是水兵們,都知道他們能夠上前線了,幾個月來的郁悶情緒一掃而光,他們都憋著一股勁,準備和敵人大戰一場。

“勝利”號和“民權”號在海上加速到了30節,航海官把定航向,直指正西。李景曦中將則在艦橋中進行了航海計算,然後發電給藍建樞,報告他的艦隊要到16日早上八點才能就位。

吃過晚飯以後,李景曦和斯科特艦長召集艦上的軍官開會,會上李景曦談到了各種各樣的情況:射擊、損管、操舵、甚至談到如何送餐給正在一級戒備的艦員。斯科特和他的中國副艦長則對於如何在狹窄的海灣機動非常關心,但航海官則對此表現得相當鎮靜和自信,表明他們有把握完成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