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明渡陳倉(第2/3頁)

現實並沒有象原敬設想的那樣發展。在巴黎和會上,如何處理中國的不平等條約所產生的權益問題成為了焦點問題之一。日本擔心對華廢除不平等條約會觸及日本在華利益,因而表示堅決反對,而中國堅決要求廢除不平等條約,和各國重新簽訂平等友好的條約,雙方因而發生嚴重對立。日本以不參加國際聯盟相要挾,逼迫歐美列強承認日本在中國的種種特權,中國表示強烈抗議,中國國內的抵制日貸等反日運動也日趨高漲,中日關系急劇惡化。而與此同時,要求“民族自決”的民族主義運動在朝鮮半島也爆發出來。1920年3月朝鮮爆發了要求從日本殖民統治下解放出來的群眾運動。原敬內閣為了與中國改善關系,在廢除對華不平等條約方面的態度也開始出現了松動。

原敬對英美協調的外交路線還表現在打算以撤兵的方式來解決寺內內閣留下的負面遺產——出兵西伯利亞問題上。原敬一直反對寺內內閣出兵西伯利亞。原敬曾在反駁寺內內閣本野一郎外相的出兵言論時稱:“向他國派兵還說不是為了戰爭目的,這種論調是行不通的。”對寺內他也提出“盡早收場”的勸告。原敬之所以反對日本出兵西伯利亞,是出於擔心招致美國對日本的不信任,使日本孤立化的考慮。原敬在針對寺內內閣的外交調查會上指出:“(關於出兵西伯利亞問題)在此要特別提起注意的是日美關系,日美關系直接影響我國未來命運,如果日美關系疏遠,究其原因就是美國懷疑我國在西伯利亞和中國懷有侵略野心,因此我們應該努力避免使其疑慮加深,這樣才符合我國利益。”當時日本政府內部因恐懼蘇俄的對外輸出革命,主張以鎮壓蘇俄革命為借口出兵的人不在少數,在這種思潮流之下,原敬對俄國革命則有著冷靜的認識和分析。原敬認為“雖然不贊同俄國過激派的所作所為,但作為國家來講,日本不應以他們為敵”,“過激派勢力遍及全俄國,與之相對抗的穩健派事實上大勢已去。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日本的政策招致過激派反感則不是好策略”。作為一個現實主義的政治家,原敬總是立足於現實考慮問題,而不是從意識形態作出判斷。此後,出兵西伯利亞問題由於美國為救援捷克斯洛伐克軍隊向日本提出在限定人員和地域前提下共同出兵的請求而發生變化。寺內內閣首腦及參謀本部都認為這是一個好機會,主張以自衛為借口向西伯利亞派遣大量軍隊。原敬主張只在美國提出的限制範圍內派兵,但在參謀本部的主導下,日本還是增加了對西伯利亞派兵的數量,至原敬擔任首相後,日本出兵總人數已經達172000人,結果招致美國的強烈抗議。原敬組閣後立即決定利亞派遣大量軍隊。原敬主張只在美國提出的限制範圍內派兵,但在參謀本部的主導下,日本還是增加了對西伯利亞派兵的數量,至原敬擔任首相後,日本出兵總人數已經達172000人,結果招致美國的強烈抗議。原敬組閣後立即決定從西伯利亞撤軍,宣布將把留守西伯利亞的部隊削減至36000人。但隨後發生了“廟街事件”,蘇俄紅軍開始對日軍的進攻發動反擊,大批日軍士兵和大量留守僑民被殺。日本於是出兵占領了整個庫頁島,要求俄國謝罪並賠償,使原敬的西伯利亞的撤兵計劃遭到了巨大的挫折。

在出兵西伯利亞問題上,原敬內閣和軍部發生了激烈的沖突,而在日本國防建設方針上,雙方的矛盾也極為尖銳。

原敬根據向日本公眾承諾的“充實國防”方針,以建立裝甲機械化部隊和完善的海陸軍航空兵部隊來增強日本的軍隊。但是面對巨額財政負擔,促使原敬果斷地改革所得稅和法人稅稅制。為了防止日本經濟陷入衰退,日本政府不得不對原來的擴充軍備計劃進行根本性修改。這一方面是出於他堅持日美協調外交路線的考慮,一方面也是考慮到日本的財政狀況。原敬認為軍備終究是相對性的,如果能控制在低水平就不要超越它,大規模的擴軍是無益的。對於軍事力量的作用,原敬始終認為“政治應高於軍事”。為了抑制逐漸膨脹的軍部勢力,原敬試圖廢止參謀本部和殖民地長官武官專任制,允許文官擔任。而這些舉措理所當然的遭到了軍部的反對和忌恨。

對於軍部的獨斷專行,原敬一直抱有強烈的危機感和極高的警惕。他對軍部總是借“統帥權”之名為所欲為十分憤怒,而這一次的“海參崴事變”,更讓原敬感到忍無可忍。

“參謀本部總是強調統帥權不可侵犯,那些軍人們動輒擡出皇室對政界施壓,如果任其發展下去,日本的前途將會兇險無比!”原敬握緊了拳頭,看著墻上懸掛的大正天皇戎裝像,大聲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