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意料之中(第3/3頁)

盡管日本海軍對參加歐戰半心半意,但經過數次意外的戰鬥,戰列艦“香取”號、“鹿島”號、“三笠”號、“肥前”號、“朝日”號、“敷島”號和戰列巡洋艦“鞍馬”號、“伊吹”號、“生駒”號等主力艦全都戰沉,加上入侵中國時損失的四艘戰列艦“薩摩”號、“安藝”號、“河內”號和“攝津”號,日本海軍現有的艦齡不滿8年的主力艦只剩下戰列艦“扶桑”號、“山城”號、“伊勢”號、“日向”號和4艘“金剛”級戰列巡洋艦。

日本海軍主要假想敵本來是美國海軍,美國海軍雖然在凱爾特海海戰當中遭到了嚴重損失,但仍然擁有4艘搭載16英寸主炮的威力巨大的“科羅拉多”級戰列艦,而且很快就有10艘戰列艦和6艘戰列巡洋艦即將開工。撇開老艦和戰沉的主力艦不算,美國海軍與日本海軍相比,實力仍占有上風,如果再加上兩國已經通過預算案但還沒有開工的主力艦,這一差距還將繼續被拉大,以美國的造船能力,很顯然,日本海軍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將被美國追上,並遠遠甩在後面。

而現在,又加上了已經具備和日本海軍叫板的實力的中國海軍。

在這樣的前景下,日本海軍又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1919年6月,日本海軍向防務會議提出了新的預算撥款要求:從大正12年到大正15年(1923年-1926年),“扶桑”級和“伊勢”級這兩級戰列艦將滿8年艦齡,變為二線戰艦,“金剛”級戰列巡洋艦也滿8年艦齡;到大正16年(1927年),不滿8年艦齡的只有搭載16英寸艦炮的“長門”級2艘、“加賀”級2艘和“天城”級4艘,因此從1920年到1927年這7年的時間裏,需要再增建4艘戰列艦和4艘戰列巡洋艦,才能實現鞏固日本海上安全的目標。

根據日本海軍的估算,“長門”級戰列艦單艦造價為2692萬日元,“天城”級戰列巡洋艦的單艦造價為2469萬日元,考慮到海軍技術的更新,新建8艘主力艦的單艦造價肯定要提高。按照海軍艦政本部和造船廠的估算,“紀伊”級戰列艦單艦造價為3645萬日元,“美作”級戰列艦的造價為3742萬日元,相當於同時期建造的“峰風”級驅逐艦單價的17倍。再加上新建12艘輕巡洋艦、32艘驅逐艦、以及其他輔助艦艇如潛艇、炮艦的建造費用,合計為68036萬日元。加上物價因素在內,實際需要的撥款達76111萬日元之巨。而在提出該計劃的1919年,日本國會審批的下一年度全國財政預算才不過144172萬日元。當時日本政府為了籌措財源,已經開征酒稅、提高所得稅和營業稅,並暫時停止對內償還國債,在如此窘迫的財政條件下,還要實施如此浩大的海軍擴充,實在是日本所無力承擔的。但是此時正值日本“成金”繁榮時期,1919年12月,防務會議將“八八艦隊”案提交給第42屆國會,但該屆國會於次年2月解散,因此該預算案未成立。1920年6月,日本眾議院召開第43屆國會,防務會議再度提出此案,終於得到批準。

從明治40年起,日本海軍的“八八艦隊”之夢做了整整13年,如今終於得到了實現。然而以日本之國力去同人均收入是自己6倍、總收入是自己12倍的美國去比拼海軍,這可以說是日本國家和國民承受不起的。

對於日本因擴充海軍而導致經濟困難的現狀,日本國內的諸多有識之士也提出來了批評。日本海軍記者伊藤正德這樣寫道:“自大正三年以來,完成‘八八艦隊’的論調成為國內熱門話題,到大正九年末,這個設想成為了現實。但是,‘八八艦隊’是以將美國艦隊作為假想敵的前提下得以存在的,如果日美兩國能夠達成協議,美國海軍同意縮小規模,那將是日美兩國人民之福,對於此種建議,是沒有什麽可以指責的。後世的批評家大概會說廢棄‘八八艦隊’的決定是‘馬鹿智慧’,但是不知道這些人想過沒有,如果單方面縮小艦隊,確實會給日本的國防帶來危險,但是如果‘八八艦隊’案得以遂行,卻又會使日本溺入財政亡國、軍備亡國的深淵。一部分國人意氣用事,認為忍受痛苦、奉獻薪祿、節衣縮食也要把‘八八艦隊’建造出來,才是愛國的表現,實際上卻大謬不然。不出數年,日本必定沿著這樣的道路發展下去:海軍軍費提高到6億日元——增稅——給國民帶來巨大困苦——財政拮據——不得不單獨縮小海軍艦隊規模。這也就是不戰自敗。這樣的結論其實是一目了然的……”

“我想,以後的事實會證明,這位日本記者的擔憂是完全有道理的。”楊朔銘看完報告,冷笑了一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