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中日關系新起點

聽到有上百的中國士兵因為染鼠疫而身亡,楊朔銘的心裏一時間很是難過。

對於自己親手發動的世界戰爭史上的第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大規模細菌戰給自己人造成的傷害,楊朔銘的心裏感到十分愧疚,但他並不後悔自己這麽做。

因為在現在的情況下,想要在最短的時間裏改變歷史的進程,這是最快的方法。

楊朔銘之所以采取了這樣的非常規手段,並不是他自己的憑空設想,而是有著歷史的根據。

明亡清興,後世的歷史學家有著太多的解釋和猜測,其中不乏又紅又專的“歷史必然論”學者,而對於滿清迅速取代明朝的真正原因,他們卻有意無意的忽視了。

明王朝從萬歷年間開始走向衰敗,滅亡是不可避免的,但並不是渡不過崇禎十七年,崇禎雖然為人猜疑多變,但也算得上是勤於政事的皇帝。北方滿清首領皇太極新喪,多爾袞上台,內部不穩,暫時不會大舉入寇。各地雖然民變蜂擁,可是富饒的江南毫無影響。唯一的燃眉之急李自成,雖然一路過關斬將,也不過占了山西,且李自成起義軍攻堅能力極差,一個寧武關就損失上萬精銳,想要打下明軍重兵把守的北京,其實是根本不可能的。

但後來發生的事情卻極富戲劇性,李自成起義軍很快攻下北京,登極建立大順王朝,可入城出城僅僅四十來天,經山海關一戰,之前攻無不克令後世的磚家叫獸稱頌不已的大順農民軍便潰不成軍,從此以後沒有打過一場象樣的戰役,直到最後全軍覆滅。最終讓滿清取而代之。

歷史在很多“歷史必然論”者眼裏,是規律,是必然。而事實上,在當時人的眼裏,卻是無序的,是偶然的。大大小小的偶然造成歷史,起碼是局部的歷史變幻莫測。這些偶然往往被後世的史家刻意忽視,因為他們眼裏,歷史是不可能假設的。

而事實是,在這個星球上,人類是主宰,可是除了人類之外,還有生命一樣能造就歷史。因為歷史不僅僅屬於人類。

在那個改朝換代的關鍵時刻,是無處不在的肉眼看不見的東西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和曾經橫行歐洲的黑死病一樣,正是明末突然爆發的大規模鼠疫,毀掉了數十萬把守北京的明軍,讓本來意想不到的李自成輕易的破城而入,而同樣也是鼠疫,毀掉了李自成的數十萬大順軍,使他在北京僅僅停留了一個多月,就倉惶逃離。而滿漢分治間接的阻礙了疫情在滿人當中蔓延,也是滿清後來能在中原成功站穩腳跟的一個重要原因。

1644年的那一場大規模鼠疫,改變了中國的歷史進程。而這一次,楊朔銘人為的對日本發動的這場大規模鼠疫,不但改變了中國的命運,亞洲乃至整個世界的歷史走向,也都在那聲聲的咳嗽中,走向了另外一條軌跡。

楊朔銘之所以采取這樣的非常手段,是因為他深刻的知道,以現在中國的實力,無論他怎麽努力,也是無法戰勝自明治維新以來國力一直呈上升趨勢的日本的。

作為一個從後世來的穿越者,他對“實力”這兩個字的理解,比這個時代的任何人都要深刻。

雖然在這次細菌戰當中,有數千中國軍民因此而喪生,但如果他不這麽做,而是任憑歷史按照原來的軌跡發展,再同日本進行那場長達十四年的艱苦戰爭,那時犧牲的生命,將以千萬計數,而絕不會僅僅是現在的這幾千條人命。

事實上,根據楊朔銘從各方面得到的消息和數據進行的統計,在這場歷時七個月的抗擊日本侵略的戰爭中,中國軍隊及山東奉天戰區民眾的傷亡總數,加到一起也沒有超過10萬人。

這些簡單的數字加減法,說明的問題卻比任何專家學者的論文要深刻。

“仗打完後,也有不少外國人說,其實是這鼠疫幫了咱們的大忙。”黃晟雲苦笑了一聲,說道。

“那又怎麽樣?勝了就是勝了,他們再怎麽想要抹殺咱們中華軍民的戰績,也是白搭。”楊朔銘冷笑著說道,“別聽他們胡說,只怕現在,他們要對咱們另眼相看了。”

正象楊朔銘對黃晟雲說的那樣,此時,在北京東交民巷的使館區的一間不大的房間裏,正進行著一場內容差不多的談話。

“真不可思議,日本人竟然這麽輕易的就放棄了在中國得到的一切。”

“日本軍隊在鼠疫爆發前已經遭受了嚴重的損失,他們雖然占領了中國大片的國土,但卻無法守住它們,而鼠疫的爆發無疑加劇了他們的困難,日本畢竟是一個資源貧乏的國家,這樣的打擊對他們的經濟來說是難以承受的。因此他們做出這樣的行動也是正常的。”

“但這場戰爭的結果是不是也說明,我們此前對於日本軍隊的作戰能力和日本國力的認識出現了偏差?日本人似乎並不象他們外表看來的那樣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