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出發海軍(第2/2頁)

如果把編制改為一個裝甲團和三個步兵師,就成為了一個標準的機步師。

標準裝甲師的耗資是巨大的,不算日常的消耗,僅全部裝備就需要一艘半戰列艦的造價,在和平時期四個裝甲師和四個機步師已經是皇上最大的能力了。

但現在各種限制全部取消,原本之前總參拿到經費後考慮再建兩個裝甲師和四個機步師,但皇上卻建議組建編制更小的獨立裝甲團,這樣一是編制小,機動部署能力快,更加靈活,緊急時只要把幾個團合並起來,就是一個完整的裝甲師。

總參和陸軍接受了建議,開始組建12個獨立裝甲團,每個團為三個裝甲營和一個教導營,總裝備120輛M3坦克。

M3是軍中編號,正式的名字叫獵豹,這種坦克集合了前兩種坦克的經驗和教訓,它在裝備部還有個外號叫補丁坦克,因為M3在設計之初,曾在全國各種地形上拉練測試,結果今天改履帶,明天改驅軸,後天改炮塔,一圈下來損壞了近40輛測試車,全車各部位更是徹底的被修改了個遍。

工作人員近兩年的辛苦工作,和不計代價的砸錢運動,終於搞出了一款非常好的坦克,重15噸,采用了一台180馬力汽油發動機,外形類似後世美國m24坦克,平地最大速度40公裏/每小時,越野15公裏/每小時,最大行駛距離380公裏。

發動機前置加炮塔正面傾斜,又使用了v鋼裝甲,所以防彈性能大幅提高,使用了一門50倍身管的37毫米機關炮,備彈350發,一挺7.2毫米同步機槍,炮塔頂部還有第二挺。

最重要的是,它的37毫米機關炮可以在3500米全程擊穿歐洲正在大量使用的7坦克,而且優異的機動性又難以被緩慢的7主炮瞄準,至於對手最具威脅的機槍,只要不在300米內暴露較薄的側翼和後方,幾乎可以免疫。

孫九宮合起了清單,隨著這兩個裝甲團的抵達,他手上已經有了一個機步師,兩個獨立裝甲團,和那支猶太士兵組成的第九旅的坦克團,共計四個團的裝甲突擊力量,再加十八個步兵師,總計四十萬大軍!

此外還有空軍的三百架獵鷹提供空中支援和偵查。

所以如何用好這股力量,讓技術優勢轉化為勝勢,為明年的總攻打好基礎是他這次行動的關鍵。

至於總參並沒有把西北作為首輪進攻目標,他不奇怪,因為這並非全部是戰略需要,更主要的是這裏惡劣的天氣。

對面的西西伯利亞是個巨大的平原,如果放在其它地方,這裏就是M3的樂園,但現在已經是7月底,到10月這裏就會下雪,溫度下降很快,那個時候所有車輛都沒法發動進攻,零下幾十度的溫度會導致進攻困難無比。

所以總參做出這個決定也是迫不得己,雖然理論上放手讓裝甲團瘋狂突破兩個月內的確可以一直殺到烏拉爾山,但裝甲部隊最大的缺陷是後勤,西北作戰尤為需要後勤支持,尤其是漫長的動機,曾讓他苦不堪言。

西西伯利亞不是人跡罕至的東西伯利亞,30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有足夠的戰略縱深,加上幾十年來俄國往這裏移民超過數百萬,一旦戰線拉長後勤必將是個災難。

這種困難是常人無法想象的。

所以在明年五月前,想在這裏發動一波大攻勢把戰線推進到烏拉爾山根本就是荒誕的夢想,俄國的優勢就是國土縱深大,所以總參才決定西北輔攻,而趁這個秋冬先解決東南,打通馬六甲通道。

四十萬大軍雲集北線,可用於進攻的超過二十五個師,所以他並不打算給俄國人喘息的機會,何況總參需要北線不斷通過壓迫式進攻,大量殺傷士兵和人員,迫使尼古拉二世往這裏調集更多的軍隊,緩解德國的壓力。

三百萬?

哼!

孫九功的冷哼中,第一機步師師長壽山已經走到了身邊。

“總參的授權電報來了,西北軍區正式組建,將由您繼續出任總司令。”這位袁崇煥將軍的後代,笑著將電報遞給了孫九功。

“壽山,你覺得美國會在什麽時候宣戰?”

“具體日期我猜不到,但肯定是星期一。”

“哦?為何?”孫九功眼中寒芒一閃,追問道。

“呵呵,司令官您恐怕心裏有答案了吧。”壽山扭過頭,望著西邊笑道:“洋人認為,禮拜日是上帝恩賜的休息天。”

孫九功眯起了眼睛,最近的星期一。

是8月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