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和平到頭了(第3/4頁)

他今天來的主要就是想看看這家被後世譽為中國技術工人搖籃的老廠現在是什麽模樣,從設備和工人的技術能力來看,這裏已經不弱於北方的兩大造船廠,只是規模稍小,主要是因為這裏不是面向大海,地方狹窄有些施展不開,再等兩年搬到長興島新廠就好多了。

腳下就是剛開始大規模建造的第三代衛青級驅逐艦,標準排水量2000噸,滿載2450噸,采用了外飄的飛剪性艦艏和方形艉,並采用了新五葉螺旋槳後,在設計最寬達到12米的情況下,最大航速還是達到40節,續航力15節/5000海裏,10節/7000海裏。

首次采用了中央橋樓船型,簡單說就是前後底,中間高,看起來全艦布局非常緊湊,更類似於後世船舶。

這是一款精心打造的驅逐艦,除了速度和續航力外,全艦安裝了三座雙聯L47/130毫米艦炮,前二後一布局,六座4聯裝37毫米機關炮,八挺雙聯裝12.7毫米大毒蛇機關槍,兩座煙囪間布置了品字形五聯裝550毫米魚雷發射架兩座,外用203毫米裝甲板包裹,此外擁有兩條布雷導軌,和四座深水炸彈發射器。

最讓李默沒想到的是,年輕設計師們在如此緊湊布局和噸位下,原本還挖空心思在三號炮塔和二號魚雷發射架之間,橫放了一架水上飛機和五人機組,但這年代的驅逐艦屬於突擊戰艦,一旦進入魚雷攻擊後,基本上屬於要麽一刀封喉,要麽被擊沉的賭運時刻,如果被擊中只會白白導致犧牲飛行員,所以最後被海軍部否決了。

這級別驅逐艦是新華多年技術準備和李默思想的結晶,而且還大量采用了成熟裝備,很好控制了建造價格,所以李默才敢一下子批準建造四十艘,不過為了穩妥,還是采用了十個批次按序建造,等每一批海試完畢後才能建造下一批,以免發生設計問題導致大量浪費。

等到李默視察完船廠後,天空中已經出現了十五架雙翼機組成的三角編隊,從黃浦江上低空掠過,這一幕引來了無數人的好奇和叫喊,李默更是高興,因為他們可不是軍方的飛行員,而都是本地的飛行愛好者。

隨著李默開放了民用飛機市場,新華各地出現了很多私人飛行學校和愛好者,其中最大就是他自己搞的皇家飛行俱樂部,全國總會員超過了萬人,所以天空中這些大家夥已經不陌生了,報紙和雜志也一直在介紹,甚至在北方等地,還出現了專門用來噴灑化肥和殺蟲劑的飛機服務公司。

當十五架飛機越過外灘建築群的那一刻,機翼下四個圓球突然打開,仙女散花般拋出了無數五顏六色的彩帶,點點紙片布滿了天空,霎時將慶祝和歡樂的氣氛推向了最高潮。

1910年的國慶節,是輕松而歡快的,和世界的局勢一樣,這是一段讓人難忘的和平歲月,逐漸富足的生活給了人民有時間去享受,各國的造艦競賽雖然火星四濺,但民間意識到幾年後會發生戰爭人幾乎沒有。

就如同那些翺翔於藍天的飛行員們那樣,這是個夢想放飛的季節,發明,創造,學習,耕作,只要你付出就可以得到回報。

但在這片歡呼和雀躍下,李默卻比任何都知道危機和殘酷即將到來。

1910年10月4日,公眾假期結束後第一天,新任首相唐紹儀在新花園涵元殿內,向李默宣誓就職,他基本保留了李恩富留下的班底。

內閣中除了增添了北疆、西南和南洋三個事務大臣協助他管理國家外,原來的外交部長位置不出意外的交給了馮琪,在嚴復辭去國防部長職務專任北疆大臣後,內閣中唯一的軍職國防部長位置繼任者居然陸軍副參謀長,是第六步兵師師長段祺瑞,而他的繼任者則是後起之秀吳佩孚。

大量保留了原來政策和官員的舉動,讓之前擔憂大選後會動蕩的人心安定了下來,國家再一次開足了馬力,在新任首相和內閣的帶領下往前沖去。

1910年10月8日,新華帝國海軍總司令龍國章出訪歐洲,通行的還有五十位夢想要駕駛飛機挑戰大沙漠的民間飛行員。

11月8日,龍國章護送飛行員抵達科威特後,抵達了第一站奧斯曼帝國,會晤了默罕默德五世,並向他和土耳其青年黨控制的議會積極推銷兩艘改進後的公爵級戰列艦。

不過此時的土耳其顯然還沒預料到什麽,依然在追求更大的超級戰列艦,所以拒絕了龍國章的好意。

此後,他還分別訪問了英法德意奧等國,不僅參觀了各國建造中的戰列艦,還首次出訪了一些北歐國家,並且還去了曾經的敵人西班牙、荷蘭甚至是俄國,表達了新華希望與歐洲建立起全面的新國家關系的願望,而結束之前的不快。

最後,龍國章還橫穿了大西洋,訪問了加拿大,美國,墨西哥和哥倫比亞,又去南美三強那裏轉了轉,沒想都這次緩慢拖沓本以為是兩手空空的訪問之旅卻在智利得到了巨大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