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美國的底蘊(第2/3頁)

這個結果並不出於李默的預料,實際上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美國的潛力,不過並非他不想造主力艦,而是真的有些捉襟見肘了。

從美國獲利的三億美元全被他以購買一艘世界最貴的新皇家郵輪為名,變相的轉移給了首相府充當軍費,剩下托馬斯出售巴拿馬運河的七千萬美元本金也回來了,兌換成藍幣,等於此刻他手中控制著高達五億六千萬的龐大軍事預算。

其中的三億,他已經交付給了裝備部,用於了建造四艘河北級,以及後勤和彈藥采購,六千萬則用於了新式驅逐艦和第三代潛艇,手裏還有兩億。

兩億看似很多,但實際上最近的河北級造價已經從北京級的1600萬藍幣,飆升到了2380萬藍元。

更重要的是,按照他設想和建議的,在大連造船廠建造的第一艘9000噸的兩棲登陸艦已經下水開始海試了,比起最頂級的英法等國,新華海軍欠下的賬太多了,後勤補給隨著越來越多的補給艦和快速補給船下水,已經得到了改觀,但人員運輸遲遲沒有發展起來。

目前新華海軍擁有五艘大型運兵船,加上林永祥手裏的郵輪和滾裝輪,一次可以將一個完整的裝甲師,甚至還可以加半個陸戰師投送到萬裏之遙,但這還不夠。

在李默看來,一旦開戰,太平洋上戰場和歐洲戰場是完全兩樣的,他需要更多的可以實施遠洋登陸作戰的輔助艦船,所以至少要擁有一次可投送至少裝甲師,或者五萬步兵的能力。

雖說他手裏還捏著世界第四大民用船隊,但和郵輪、滾裝輪一樣,它們都是很慢的大家夥,民用船的生存能力也根本無法和軍品相比,所以他原本準備等到登陸艦完成海試達標的話,將這些錢投入進去,采購十艘。

當然,新華並非沒有錢,事實上目前根據李恩富的統計,今天新華的國民總收入將突破200億藍幣大關,換算成美元大約150億,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且這還是保守的估計。

可問題是,他還不打算動用國內資金,因為依然一旦加重國防預算,那麽處於快速上升期的經濟發展必將被壓制,就像目前的英國一樣,從無畏艦開始,龐大的海軍預算已經使得國家不堪重負,經濟增長數字每年僅保持百分之二左右,就連競賽前一直保持百分之十以上的德國,也下降到了目前的百分之六左右,美國也只能勉強保持百分之十。

美國預想中的造艦狂潮沒有嚇到李默,但這六艘重巡卻猛地讓他清醒了很多,有時候技術上的優勢也是需要一定數量來維持的,根據時間預算,美國可以再1913年前完成目前的這二十艘全部主力艦的建造,那麽即便自己現在就開工後續四艘,美國也會比自己多兩艘,何況歷史上的紐約級注定也要開工了。

忽然間,李默發現自己放火殺人滿世界鼓搗的優勢正在被美國的艦海抵消,這讓他很是不安,因為這場漩渦是他引起來的,如今卻有跡象,甚至已經把他自己也逐漸的拉了進去。

而這些全都是因為出現了六艘歷史上不曾出現過的美國戰列巡洋艦使得美國這個龐然大物的底蘊一下子全爆發了出來。

“該死的英國佬。”李默心底狠狠地咒罵起來,聽說海軍鬥士費舍爾都已經下台了,怎麽還那麽難纏呢?

還有一個更讓他揪心的事情,原本想好的殺手鐧目前也是困難重重,高辛烷配方的航空汽油還是沒達標,發動機依然在300馬力上下徘徊,能否如預期的在五年後翻個倍,他心裏也沒底。

除了以上這些經濟和其它原因外,戰艦本身技術上也有小瑕疵,雖然無論是動力,還是結構,甚至三角桅杆和方形艉都出現了,而且五葉螺旋槳也在不久前運用到新式驅逐艦上。

但因為他心底高大全的思想作祟,想再等等16英寸艦炮,試試看能不能再戰前搞定,不過從現在來看,基本上在1916年前不可能實現,所以就必須立刻開始考慮建造後續四艘主力艦的計劃了。

從他個人來說,他傾向於建造一款擁有高航速,大續航力,類似於北京級這樣的快速戰列艦,甚至可以接受繼續使用目前的L50型/305毫米艦炮,並且犧牲部分防護能力,但海軍部則更希望繼續建造河北級的改進型,因為這樣比較穩妥,而且有跡象顯示德國,英國和美國,甚至是法國都在尋求裝備更大口徑的艦炮,所以海軍部的意見占據了多數。

看著來回在書房內踱步的李默,即使最心焦的龍國章也很明白李默的苦衷,錢就那麽多,計劃那麽龐大,之前的欠債也多,又不能破壞了國內好不容易起來的發展局面,所以要想填補這個大窟窿還真困難。

作為海軍,他雖然巴不得所有錢都拿到手裏變成一艘艘主力艦,但海軍的大炮再厲害,最終解決問題的還是陸軍,如今的陸軍已經完全不是十年前一個人,一把槍兩百發子彈的年代了,光是M2型坦克,價格就高達四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