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愛因斯坦和未來(第2/3頁)

李默從趴在加拿大營地勾畫未來藍圖和計劃書時,就很清晰的知道,要想國家強大,教育是唯一的道路。

要不然他也不會采取全免費,而且帶有懲罰性的強制教育制度,並且十幾年裏掏出了不下三十億藍幣去補貼,這樣的壓力曾經差點讓他趴下。

但現在,朦朧的曙光已經出現,蔡元培這位新校長兼教育副部長顯然比他的前任做得更好,因為他推行的是更符合李默想法的自由啟發式教育的開放模式,更倡導學術的專業的性,並且還首次把技術和動手能力結合起來,建立了最初的大學自己的科技開發實驗室。

隨著他這個模式在北京大學獲得極大的成功,目前梁啟超已經在全國陸續建立起來的高等學府推行,據說將來還要推廣到蒙學和中學,改變目前言傳身教的傳統方式,充分的調動和培養學子們自己的思想和動手能力。

這個民族,從不缺錚錚鐵骨的文人,從不缺手段圓滑的政客,如今李默回來後又逐漸給他補上了最後這塊科學技術的短板,已經形成了一個正在穩固的三角支架。

望著講台中央的愛因斯坦,李默很高興,但看到那些求知欲望強烈的學子,則只能用興奮來形容,能從這位天才身上哪怕是汲取百分之一的知識,也足以令此刻坐在裏面的學子們受益匪淺。

望著一雙雙雪亮的眼睛,李默很明白,他必須想辦法把這位天才真正的留在新華,為這個國家在多做一份貢獻。

“元培,有筆嗎?”

“有。”蔡元培掏出筆遞給了李默,還以為皇上要題字之類的,卻沒想到李默竟然和學生一樣,就這麽一屁股坐在了地上,開始在紙上寫出一連串他也看不懂得數字和符號。

這一幕,讓很多過路的學生和老師都大為驚訝,還以為這是校長給誰開小灶呢,等看到李默的臉龐,卻都猛地如塑像般凝固了,全都捂著嘴巴,呆呆地看著這位給國家和民族帶來希望和未來的皇帝陛下,此刻就像蹲在墻角來偷聽的學生那樣,擰著眉寫寫停停,就像在答一道很難的題目。

隨著圍觀的人越來越多,杜大壯等禁衛緊張起來,雖說這裏是北京大學,李默如今在學生們中間的威望簡直可以用天來形容,但畢竟這裏是公共場所。

不過他們誰也不敢打攪李默,作為皇帝身邊最親近的禁衛,他們很清楚李默這個習慣,一旦他凝神想事情的時候,總是這樣不管不顧,就像他之前在延長煉油廠時,想事情時差點把一罐實驗汽油當水喝了下去,所以他們也只能小心又小心,右手更是直接揣進了懷裏以防萬一。

李默席地而坐,似乎沒意識到自己被圍觀了,思緒依然沉靜在前世大學時代裏曾經認真研究過的質能方程上。

雖然他留學時主修的是機械工程,但機械和物理有個非常大的共同點,那就是數學和精確地計算,所以他曾經很仔細讀過這個著名的核子理論公式,只是回來的時間太久了,很多他都已經想不起來,雖然密密麻麻寫了幾張紙,但裏面有多少錯誤連他自己都不知道。

他之所以忽然想到這個殺手鐧,不是因為他想現在就去搞出原子彈,事實上當年以美國的國力,集合了幾乎全國的精英,曼哈頓工程依然花費了數年時間,此刻連1910年還沒到,很多技術都不成熟,僅僅是氣體分離機和武器級濃縮這兩項,沒有一二十年的時間就無法完成。

何況至今,他李大皇帝連一架能帶一枚250公斤炸彈起飛的飛機都找不到,更別提更尖端的導彈和火箭了,沒有運載工具,難道造出來摟著睡覺求踏實?

他今天拿出這份殘缺的記憶,一是因為恰好見到了愛因斯坦,想起了這個事情,先拿出來借機會先完成理論,二是因為他想靠著試試,把裏面這個家夥至少在留十年下來,只不過會不會成功?他也無法保證,現在只能試試看這個誘惑是不是足夠大了。

“上帝,尊敬李默陛下,您怎麽會在這裏?”

當李默剛剛寫完最後一筆,耳旁陡然傳來了一聲驚呼,擡頭看去才發現身邊早已圍滿了學生和老師,杜大壯他們更是汗流浹背把自己包圍在了中間,就連愛因斯坦都不知何時已經結束了講課,夾著厚厚的講稿正看著自己發呆。

“呵呵,愛因斯坦先生,非產抱歉打攪了您的講課,恰好我經過這裏,聽了您的講課後若有所悟,所以就分心了。”李默笑著拍拍褲子,起身和愛因斯坦握了握手,蔡元培也終於長舒口氣,向四周的學生喊道:“都散了吧,散了。”

雖然他在喊,但學生們怎麽能放棄這個親眼見到皇帝的好機會,何況他還向自己這些人一樣,坐在地上記筆記,更給人一種親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