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長江級(第2/2頁)

從李默的眼光看,長江級輕巡洋艦非常類似於英國著名的南安普頓級輕巡洋艦,長180米,寬20米,吃水6.5米,幾乎是南安普頓級的翻版。

9550噸的標準排水量,最大滿載為11600噸,比靖海級大了約兩千噸,無論是內部結構,還是防護水平早已不可同日而語,而且它還是新華第一艘采用了長艏樓艦型的軍艦。

四門三聯裝L52/152毫米主炮,四門雙聯L47/130毫米艦炮,都是靖海級的升級版,布置方式也一樣,再加六門單裝76毫米艦炮,六門雙聯37毫米速射炮,和十二門雙聯大毒蛇機槍,兩座五連裝550毫米長矛魚雷發射架,兩架蜂鳥水上偵查飛機、以及首次配備的40枚深水炸彈。

它就仿佛一只齜牙咧嘴的鋼鐵大刺猬。

雖然看似艦炮火力強度沒增加,但有一點極為關鍵,那就是全部艦炮都首次具備了70°仰角射擊能力,意味著新華第一次給艦隊撐起了對空防禦大傘。

這些僅僅是看得到的地方,事實上在看不到的地方,改變卻更大,最關鍵的速度指標上,長江級也有了很大突破,八台三缸式燃油鍋爐雖然比靖海級少了四台鍋爐,但配合四台蒸氣輪機,依然可以達到創紀錄的75000馬力,讓長江級的設計指標首次突破了大型軍艦30節的分界線,首次達到31節,並且續航力也變成了15節/8000海裏。

在李默小步快跑的指導思想下,長江級還首次采用了兩種新技術,第一就是這級軍艦,完全放棄了鉚接技術,采用了全新的焊接技術,作為BB黨,李默很輕松的拿出了國外花了十幾年才找出來的對付厚裝甲采用的堆焊法。

堆焊法其實並不復雜,主要是技巧,只要將要焊的鋼板中間留出五毫米,然後兩邊斜線切出一道坡來,供焊條伸進去焊中間的五毫米,接好後,再逐步裝兩邊空出的地方一層層用料焊實,由於是一層層堆積焊接,所以叫堆焊,而且焊出來的質量也相當過硬的。

等到中間的五毫米完全焊實,就保證了它的完全無逢,再將中間兩邊切出來的空間用料堆焊實,就能保證了焊口的結實。

其實此時的歐洲各國都在尋找將焊接技術運用到大型軍艦上的辦法,因為鉚釘實在是太占排水量了,一萬噸的軍艦上起碼有兩三百噸要被鉚釘占去,隨著艦船越來越大,裝甲越來越厚,意味著鉚釘的數量和重量也在不斷增加,空間和重量都極為緊張的情況下,鉚釘就成了各國專家的眼中釘。

這個技術從焊接開始運用於造船後,德國花了足足十年摸索才最終摸索出來,現在被無恥的被李大皇帝給盜版了。

除了焊接外,另外一項就可以說是絕密了,因為長江級內,首次安裝了一套大型水下聽聲器。

灰脊鯊級潛艇已經證實了自己的能力,而且這還僅僅是第二代,更新的第三代已經在研制中,各國目前也開始逐漸重視潛艇,所以水下的威脅已經日漸嚴重。

李默很想弄出聲納,但現在是1906年1月,雖然他有特斯拉,有愛因斯坦,電子技術領先世界,但還沒達到能弄出聲納的標準,所以只能接受聽聲器。

聽聲器的原理並不復雜,見過西醫裏戴在耳朵上的聽筒的人都知道,但要運用到軍艦就很難了,首先是軍艦自身有著極強的噪音,如何減輕幹擾就足夠頭疼了,麥克金森甚至把當初李默為潛艇搞出的減震閥等東西都運用到了長江級內,最後科技部也組織了公關,最終在半年前才拿出了實物測試。

此刻的水下聽聲器更似三個分別安裝在艦艏和兩側的超大型醫生聽筒,他們緊貼在艦殼內,四周用了橡膠做媒介進行隔音處理,雖然具體效果如何還待驗證,但測試時兩位聽聲員攜手合作,把一艘千米內的灰脊鯊找出來的結果,讓李默下決心使用它。

技術放在實驗室中永遠只能是技術,李默很清楚這點,沒有聽聲器也就不可能有後面的聲納,所以這是個過程,只能在使用中完善它。

長江級輕巡是海軍的重點項目之一,但花銷也是巨大的,由於采用了多種新技術,每艘的造價達到了700萬藍幣,約合100萬英鎊,要知道大連級重巡也不過150萬英鎊。

由於暫時沒有太急迫的外部威脅,國家的10億收入要優先保證國內建設,所以每年只能拿出1.5億軍費投入,其中海軍占去了六成,看似很多,但實際上除去日常花銷外,每年也只能建造兩艘主力艦和兩艘長江級輕巡,所以建造速度被放慢了很多,根據計劃,十二艘長江級將分別在大連、葫蘆島和琉球建造,從1908年一月起開始每年交付三艘,分四年完成。

1896年1月1日,等李默拍拍手,滿意的從長江級輕巡的肚子裏鉆出來,他終於得到了兩部法案獲得全體通過的好消息,這意味著已經步入了最至關重要的十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