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紛亂(第2/2頁)

在這份宣言的最後時刻,這位演講口才不比李默差多少的首相大人,更是用極富煽動性的語氣強烈抗議俄國占領和奴役新華國土的行為,要求俄國必須在七月三十日前全部撤離東西伯利亞,否則將承擔一切後果。

這份宣言一出,全世界都停住了呼吸,都知道李默是下定了決定要和俄國打這一仗了,歐美各國立即放下了飛機,開始強烈譴責新華這種擴張主義。

就在這片指責中,李恩富卻悄然下達了全國總動員令,悄然開始征召總數為十個師的預備役士兵。

預備役是國家武力的重要體現,從東北開始李默就非常注意這點,統一後更是加大了預備役部隊建設,這些平時拿著斧子鐵鎬,舉著鋤頭的年輕人每年都必須接受一定時間的軍事訓練,由於參加訓練可以獲得補貼,給家裏創收,所以很多年輕人都加入了其中。

所以當這份征召令下達後,短短一個月內二十萬軍隊便被組建了起來,龐大的人力資源優勢終於體現了出來,但他們畢竟不是正規軍,連國民警衛隊的實力都達不到,所以必須再次接受為期半年的封閉式嚴格訓練。

不過其實大家都知道,這次忽然大規模征召預備役,更多是擔憂目前部隊不夠的補充,他們只是預備隊,或許保證收復的失地穩定還能確保,但如果真要把他們送上前線,那就預示著這場戰爭已經失利了一半。

但讓人想不到的是,當這份《告全國人民書》被所有報紙轉載後,第一個響應的居然是學生,正處在熱血飛揚年代的學子們,紛紛走上街頭,表達對首相府和皇帝陛下收復東西伯利亞的支持外,更紛紛報名要求加入軍隊。

一股又一股的熾熱風暴開始醞釀,全世界都被被新華一會飛機,一會《告全國人民書》弄得目瞪口呆時,最先冷靜下來的還是英國,這位世界老大哥忽然宣布將兩艘剛下水的二級戰列艦出售給厄瓜多爾。

正當世界目瞪口呆又一個南美海軍強國即將誕生時,厄瓜多爾卻宣布將兩艘戰列艦再出售給俄國,最後尼古拉二世大搖大擺的派人把這兩艘戰列艦開了回去。

雖然英國與新華有協議,不提供遠東基地,不支持俄國,但現在戰列艦不屬於英國了,所以也就無從要求別人如何處理戰列艦了。

幾年前,李默利用智利和玻利維亞玩了個小花招,現在英國人又還給了自己,實在是怨不得別人,幸好情報部和總參早就預測到會有這個結果,所以連抗議都懶得去做,反倒是對厄瓜多爾提出了嚴正抗議。

但厄瓜多爾畢竟離新華太遠了,對這種瘙癢式的抗議根本沒在意,何況在他們看來,新華能不能打贏有整個歐洲支持的俄國還難說呢。

在各國都宣布不會介入戰爭的同時,一船船軍火紛紛卻從美國法國啟程,源源不斷地送達了聖彼得堡,面對新華的《告全國人民書》,尼古拉二世也爭鋒相對的表示將捍衛歐洲的榮耀,再次征召大量士兵。

隨著農歷新年結束,幾位眼尖的歐洲記者忽然發現,隸屬於北方重工的大連和葫蘆島造船廠的封閉式船台已經悄然打開,裏面早已是空空如也。

很顯然,李默繼續在玩幾年前的老花招,他在建造船廠之初就將兩大船廠的主要大型幹船塢都搞成了更適合風雪天氣的封閉式大型船台,這樣做的好處是不會受天氣影響,因為如果是露天式的幹船塢,漫長的冬季不僅會降低效率,甚至有大暴風雪時連開工都會受影響。

現在他又利用這種優勢,躲過了所有目光,當大家都以為他不會在冰雪封港的時刻讓幾艘軍艦冒著危險離開,可他卻偏偏這麽做了,依靠一艘破冰船硬生生的把幾艘軍艦悄然帶出了冰封的大海,消失在視線外。

不過這次即便是他再玩小花招,各國也做好了準備,因為大家都認為,這些軍艦絕不會逃出中華型的範疇。

四月一日,當暴風雪還在不斷肆虐西伯利亞時,連接歐亞的大動脈西伯利亞鐵路宣布建成,迫不及待的尼古拉二世立刻將正在等待棉衣的士兵塞進了火車,源源不斷運往遠東。

當一股股濃煙從機車頭部滾滾冒出,也預示著被飛機,神秘軍艦等這種消息鬧的紛亂的世界開始逐漸平靜下來。

因為誰都知道,最終說話的還是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