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麻煩來了(第2/4頁)

笑話,李默如果真那麽好心的話,恐怕也不會有今天的新華,事實上他不僅狡詐,而且還是個無恥的商人,就像那家全球電力服務公司一樣,他為了監控每一座發電廠產生的每度交流電,防止別人做手腳,都快把那種電力計量器設計成自爆炸彈了。

雖然奧斯曼帝國和新華帝國因為都有同樣的敵人俄國,合作和攜手是注定的事情,這從李默把出訪的第一站設在哪裏就可以看出,但內幕可能沒那麽簡單。

尤其是李默雖然年輕,卻有著與眾不同的成熟,殺伐果斷的令人頭皮發麻,當初為了減少糾葛,甚至下令一口氣解決了北京城裏的所有皇族,就是為了徹底的撲殺可能的麻煩,不給各國利用和借口。

這樣一個人,怎麽可能會為了表現出來的所謂新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之間的帝國友誼,送一艘足以改變海軍的新式戰列艦呢。

他一定是從奧斯曼帝國得到了什麽,但問題是雙方似乎都把這個東西遮的嚴嚴實實,至今也沒有任何消息傳出,這讓大家都無比驚異,尤其是腐敗官僚的奧斯曼帝國,和好大喜功的哈米德二世這位蘇丹和哈裏發,這次竟然如此幫李默遮掩,更讓人嗅到了其中的不尋常。

法國雖然也非常想得到那艘戰艦的技術,尤其是那種減小後坐力的技術,但極少有人知道,法國其實早在發現了靖海級後就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果,總統府和海軍部甚至將它列為了最高機密,所以和英德等國的心急相比,法國卻顯得不急不躁,因為最多只要再有一年,那項技術就能獲得突破,所以法國政府才會繼續建造丹東級戰列艦,因為法國知道,只要耐心等待一段時間,新的戰列艦就會開始裝備。

所以法國更關心李默此次訪問的目的,他大張旗鼓地開著那艘戰列艦來,到底想幹什麽?是準備利用展示的機會,向對面那兩面櫥窗那樣大撈一票,還是別有用心想挑起歐洲的混亂,為他在遠東渾水摸魚創造條件?

哈諾德雖然是法國外交部長,但也無從回答好友柏拿特那麽多問題,李默和新華可不是一般的勢力,他們早已成了氣候,實力比起奧斯曼甚至是意大利都已經不弱,僅僅比幾大強國差一線罷了,對這樣一個對手的解讀,需要的已經不僅僅是智慧,還需要足夠面對對方的底氣。

可偏偏法國缺少這樣的底氣,埃菲爾鐵塔光環遮掩了很多東西,很少人知道,法國雖然還維持著世界第一陸軍,但海軍和英國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大,甚至在應對威廉二世的海軍法案時都有些舉步維艱,最重要的是法國經濟近些年也已經開始走下坡路,大西洋對面美國那些價格低廉的商品的入侵,使得法國愈發困難,再加上和英國的殖民地紛爭,以及如芒刺在背的德國,法國正在經歷一個最痛苦的階段,這也是為何法國最終沒有進入台灣,選擇了避讓的原因。

柏拿特有理由抱怨,因為正是德國的威脅,使得法國錯失了壯大海軍和英國爭奪世界第一寶座的機會,因為沒有誰能維持一支龐大陸軍的同時還維持一支強大的海軍,即便是李默那種似乎有著花不完錢的瘋子,在面對俄國大軍威脅的情況下,也沒有繼續擴充陸軍。

此刻的法國已經不能選擇再繼續挑起一場遠離歐洲大陸的戰爭,即便無法避免也需要努力控制規模,所以面對在遠東咄咄逼人的李默,法國已經開始考慮避讓,當然,這不是退縮,而是一種必須在維持法國遠東利益,尤其是越南利益不受侵害下的暫避。

所以此刻兩人最擔心的不是那種新式戰列艦在歐洲擴散,而是擔憂德國得到該項技術,他們比任何人都清楚,一旦威廉二世最終得到了新式戰列艦技術,歐洲肯定會被那個瘋子攪得翻天風雨。

但問題是,法國根本阻止不了,他倆甚至還想過暗炸沉那艘戰列艦,但問題是那個該死的李默,居然讓艦隊過門不入,選擇陸路從意大利進入法國,這不是故意防著自己嗎?而且積極地德國佬竟然在李默抵達奧斯曼帝國後,就開始左右保護,他們之間明顯已經達成了某種默契,要不然威廉二世忽然下令擴建船塢幹嘛?

“走吧,親愛的柏拿特部長大人。”哈諾德看看表,最後掃了眼那條刺眼的金色巨龍,想不明白東方怎麽會有這種可怕的傳說生物,只得把目光扭向了不遠處的埃菲爾鐵塔:“走吧,我們的那個大麻煩就要來了。”

高高聳立的埃菲爾鐵塔,如同一柄銳利的寶劍直刺蒼穹,午後的鐵塔下圍滿了來自巴黎甚至是其他國家的人群,記者們不斷地對著一個方向擺動照相機,衛兵們更是肅穆而立,生怕出現一絲偏差。

同一時刻,同一地點,他們來到這裏,不是因為正在如火如荼展開的世博會,而是因為今天的巴黎將迎來一位來自遠東,踏著日本和俄國的鮮血,從戰火中走來,甚至被歐洲各國都視為大麻煩,赤手空拳建立起一個龐大帝國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