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日本軍艦要回來了(第2/3頁)

李默的確是很不滿意,原以為繳獲的這兩艘戰列艦修修補補還能再用用,但等到先期測量和勘察的技術員們匯報上臉,頓時大罵俄國佬。

原來,麥克金森和帶著設計組的同事在勘測完俘獲的俄國戰艦後發現,兩艘俄制戰列艦根本沒法按照海軍的要求改裝,因為俄國軍艦的結構強度太差,根本沒法承受根據意大利技術生產的305毫米/L40雙聯裝火炮射擊時所產生的強大後座力,就連安裝口徑稍小的254毫米/L45火炮也不行,除非將254毫米火炮口徑縮短到L40倍,不然無法改裝。

這還是其中之一,另一個頭疼的問題是,兩艘葉卡捷琳娜二世級戰列艦排水量雖然和北極星級差不多,但噸位利用率非常低,而且俄國人在建造時明顯偷工減料,很多地方還是用了木質材料,根本不適合繼續當戰列艦使用。

至於所謂創新的無防護可升降炮台,就和俄國人搞得海上圓盤一樣可笑,所以李大少爺當即就皺起了眉頭,該死的俄國佬,戰列艦也敢偷工減料,這不是白歡喜一場嗎?

更讓他發愁的是,另外兩艘重巡也是如此,雖然從表面看數據不錯,裝甲也夠厚實,但深入了解才發現,近萬噸的兩艦還不如決心級好,只能算兩艘披著裝甲的遠洋襲擊艦。

所以如何盡快的對這兩艘戰列艦進行改裝,使其能夠加入到太平洋軍現役,成了擺在李默面前最大的問題,甚至已經超過了正在上海進行最後談判交割的事情。

“戰列艦肯定不行,只能改裝成裝甲巡洋艦,而且還需要對艦體做大手術,加強艦體結構強度,增加鍋爐和更換新的動力,不然速度不可能到達巡洋艦標準。”麥克金森說出了他的答案。

李默點點頭,和他心裏的想法差不多,繼續當戰列艦使用的確是沒辦法了,但幸好四艘艦排水量都足夠,最小的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排水量也有近九千噸,改成重巡的確可以試試。

“那就幹脆上燃油鍋爐和蒸汽輪機。”龍國章又在邊上鼓噪了,李默連忙狠狠瞪了他一眼,用燃油鍋爐和蒸汽輪機先不說代價多大,為這艘老掉牙的軍艦根本不值得。

所以繼續無視這位海軍司令,重新蹲在地上勾勒起來。

堡式的裝甲必須改,四百多毫米的厚度看似很強,但卻沒有采用表面硬化處理,所以必須拆掉,改為時下最流行的側舷裝甲,厚度減少為兩百二十毫米,只要能抵禦203毫米艦炮就可以了。

一下子將裝甲厚度減去一半,這樣全艦的重量頓時大為減少。另外為了提高航速,減小後勤壓力,李默依舊決定采用燃煤鍋爐加三脹式蒸汽機的組合,但全部都更換為檀香山自產的新式型號,同時增加四台鍋爐,擴大煙囪提高進氣,這樣可以使航速達到十八節。

至於原來難看的上層建築也要修改,按照太平洋軍的標準加高艦橋,擴大司令塔,同時盡量使其看起來要簡潔。

至於火力方面,則是改裝最難的地方,原本李默也是準備采用意大利制雙聯L40型/305毫米艦炮的,但後座力問題實在是太大,即便是采用了液壓管退地方式,木質的甲板根本無法承受,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采用檀香山仿制的意大利L45型/203毫米艦炮。

但問題是,即使縮減了厚厚的裝甲,兩艘葉卡捷琳娜二世級戰列艦依然能達到一萬一千噸,這麽龐大的艦體只裝兩門雙聯炮塔實在是太浪費了,但根據測試,過短的艦體和內部結構,又無法采用裝背負結構,苦思冥想後李默決定采用了歷史上德國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的辦法,采用三聯裝前後主炮,前後半球各一座的布置方法。

唐曉在邊上聽著直皺眉頭,雖說三聯裝技術已經被檀香山掌握,其核心的延遲技術和大幅減少重量的液壓助退技術也經過了測試,但這一切還未經過最終的合成測試,尤其是新式的三聯裝152艦炮才剛剛下線,這個時候又要用拿到全部資料後仿制意大利的L45型203艦炮改三聯裝,這不是故意折磨他嘛。

唐曉連忙溫婉的提出進度可能趕不上,不過李大少爺卻信心十足,新式的152毫米艦炮初步的測試結果他已經看過了,技術上其實已經不錯了,缺憾是炮彈威力未能達標,但這主要是因為炮彈問題,而不是艦炮本身。

彈藥卻是個大麻煩,李默也不是這方面的專家,前世也沒接觸過,所以只能由檀香山實驗室自己摸索,雖然實驗室增大彈丸質量,才用新型更長更尖細的彈體,依然只能提高不到百分之十。

所以如何提高炮彈穿甲效率上他也一籌莫展,除非他能立即弄出高密度合金鋼,不過那個玩意就算是現在研制出來,拿來生產炮彈的話,恐怕也會讓他立即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