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應對矛盾(五)

“民朝的宣傳工具好像突然就失去了以往的靈性,官方解釋不僅無法得到民眾的認同,更是接連引發民眾的憤怒。我對此並不意外。只鼓吹人民偉大的宣傳是沒有前途的,因為這是徹頭徹尾的謊言。對於未來的局勢,從英國的經驗來看大概也沒什麽了不起……”

英國駐華大使的通告傳到維多利亞城的英國內閣手中,英國內閣看了之後也只能苦笑。最近英國爆發了一次經濟危機,這不是因為俄國的經濟危機引發的,而是因為英國遷都北美之後經濟發展過快,導致了泡沫大起。大英帝國建立到現在,經濟危機大概十年一次,這次的經濟危機規模在英國看來根本不算什麽。

用大英帝國的經歷來看民朝,人民的這點不滿根本不算什麽大事。英國各種危機和社會矛盾爆發的理由直接關系人民的肚子和生存,英國硬抗一下就過去了。民朝這次的危機更多的是牽扯人民未來發展的高度,這種理由對英國下層來講未免奢侈的過份。納稅、服役、生娃、聽從命令,下層能做到這些就夠了。至於未來發展,個人價值的實現……那些中國普通民眾真的認為他們是國家的主人麽?

從大英帝國的角度來看,民朝自己越亂越好。只是英國在民朝的外交與情報機構都發現民朝人民有種天朝上國的心態,對於其他國家並無興趣。所以英國人可以在後面盡力推波助瀾,卻沒辦法在民朝有任何號召力。於是大英帝國也就放棄了插手此事的念頭,把精力放在對內部解決經濟危機,對外解決非洲混亂之上。

“民朝在非洲只是收買黑人的人心,天知道他們怎麽會這麽看得起黑人。”英國殖民大臣苦笑道。雖然他嘲笑民朝,殖民大臣也知道民朝手下的黑兄弟戰鬥力不弱,至少能贏過意大利侵略軍。所以不等這個話題發酵,殖民大臣繼續說道:“當下真正想顛覆非洲局面的是德國。那個威廉二世的野心已經無法控制,我個人認為他和德國是敵人!”

聽到這話,海軍大臣張伯倫得意的在座椅上挺直腰板,稍稍揚了揚下巴。又有一個英國重要的部門完全確定德國是敵人,海軍部早已經做出如此判斷。只剩衛生部教育部之流的部門對此意見曖昧,這些對內政重要的部門與其說是態度曖昧,更像是漠不關心。

殖民大臣繼續說道:“我們大英帝國的未來政策不可能完全構架在與德國敵對的基礎上,我們在世界範圍內該怎麽面對,不知道諸位有什麽看法?”

外交大臣接過話頭,“今年我們在皇帝韋澤生日的時候派遣特使去賀壽,韋澤陛下講,擁有四千萬平方公裏土地和八億人口的民朝,沒有理由將擁有兩千萬平方公裏土地和四億人口的英國視為小弟。”

這話讓英國內閣人員一時沉默下來,民朝的四千萬平方公裏土地都是物產豐富的好地,八億人口也都是中國人。大英帝國的兩千萬平方公裏,澳大利亞這個大沙漠就占了八百萬。至於四億人口裏面三億是印度人。不管別人是怎麽想,海軍大臣丘吉爾就露出了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表情。

“外交部大概能確定民朝皇帝的思路是民朝和英國維持友好,兩國都能根據自己的意願采取自由行動。”外交大臣講述著外交部的定論,說完之後他又忍不住補充了一句,“在韋澤陛下在世的時候大概能維持這個局面。”

大英帝國的重臣們暫時沉默了,如果不考慮民朝的崛起,大英帝國此時擁有的實力也算是新的高峰。1920年左右,大英帝國本國人口鐵定能超過一億,數量在德國和法國之上。海軍方面有大量新式無畏戰列艦正在建造,陸軍也開始模仿民朝開始建造實驗型摩托化步兵。空軍也開始發展,至少大英帝國明白在南部非洲戰爭中偶然見到的奇怪機器殘骸到底是怎麽一回事。

以前的大英帝國仰仗自己的軍事和經濟優勢攪屎歐洲,橫行世界。所以一直堅持不結盟的立場。韋澤太聰明了,聰明到能夠理解和平的價值,英國方面倒是相信能與民朝維持各自行動的和平模式。只是想到韋澤這個聰明的強者活在世上,英國重臣就感覺很不好。

“就以大臣閣下的判斷作為制定政策的基礎吧。”首相勞合·喬治做了判斷。

英國其他大臣都沒有反對,幾百年艱苦奮鬥的歷史讓大英帝國明白,實事求是意味著必須面對現實存在的事情,很多失敗不是因為英國實力不足,而是英國一廂情願的選擇不存在的對手。既然韋澤並沒有把大英帝國當做敵人,大英帝國就沒有理由幻想出另外一個事實。

接下來的政策評估就冷靜到冷酷,英國認為法國的實力不如現在的德國,奧匈帝國的實力和俄國之間有一戰的機會,至於意大利和奧斯曼帝國,英國覺得從兩個垃圾當中選一個優秀的意義有限。對付著兩個國家的手段太多,現在無需著急評估。世界是不斷變化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