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更正確的選擇(十六)(第2/3頁)

未來會變成怎麽樣,這幾個國家的使者即便是參與討論,也討論不出個結果來。就如他們在本國的時候和土地是如此親密,即便是在王都中也有大量裸露的泥土。在南京,幾乎每一寸土地都經由設計。大量細碎石與瀝青混合物構成的平整路面,水泥硬化的人行道。草坪、花壇、樹木構成的綠化帶,河道兩側的石質河堤。想理解中國太難了,就如這幾個小國無論如何都無法理解中國為何要建立這樣一座偉大的都市,更無法理解中國是如何去設計建造這座偉大都市的。

討論來討論去也討論不出個結果,幾個屬國在研究宗主國中國方面固然有一致性,輪到他們本國各自打算的時候就沒有這種合作基礎。在中國人大有關社會保障的討論不得不終止的時候,高麗代表就拿出了自己的提議。站在發言台上的時候,看得出高麗代表心情非常激動,他的聲音透露出代表的不安。帶著顫抖的聲音,高麗代表說道:“鑒於高麗與中國的關系,我們高麗請求中國中央政府幫助高麗建設新城市。”

一眾代表對高麗代表顫抖的聲音只覺得好玩,那些有過發言的代表也深有同感。面對幾千號人大聲說出自己的想法,這真的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數千雙眼睛的注視下,人會不由自主的亢奮、激動,乃至顫抖起來。

除了對於這種大家都有的表現感到好玩之外,中國的代表對於高麗代表的提議倒是沒有什麽特別的感受。至於幫助高麗建設新的城市,這完全超出了人大代表的想象。人大代表都認為這是那些高官們考慮的問題,怎麽會拿到人大這裏來談呢?

中國人的想法如何,那是中國人的問題。其他一些“旁聽”人大會議的小國使者們驚呆了,對這些小國使者來說,他們認為向中國提出這樣的要求,應該對中國官方直接提出,怎麽會跑到人大這種議事場所來講呢?盡管韋澤陛下也是人大代表之一,可根據他們了解的情況,人大從來就不是決定中國政策的場所。

這件事看似簡單的結束,至少官方與人大都沒發言。大部分人都認為這是一個有趣的插曲而已。李鴻章並非是人大代表,他根本不知道此事。可他接到了命令,要他去見韋澤。

親自被韋澤接見,李鴻章心情激動。如果是要擼他的官,無論如何都不會由韋澤當面下令。既然輪到韋澤出面,定然是有絕大機會。一見到韋澤,李鴻章再也沒有戰戰兢兢誠惶誠恐的舊時代作風,而是在沙發上坐的從容,專心致志的聽著韋澤的話。

“老李,你對高麗的經濟問題有什麽看法?”韋澤問了個很泛泛的問題。

李鴻章先喝口水潤了潤喉嚨,從容不迫的把他對高麗的心得挑重點講述起來。“高麗經過動蕩之後,上下看似想恢復舊規,其實是人思變。只要我國能夠在這方面推動一把,甚至不用陛下下令出兵。只要陛下允許我更深入的介入高麗國內局勢,以我們之前在高麗的積累,掌握高麗實權對我們來說並非難事……”

前一段時間與退休的左宗棠交談過一次之後,李鴻章沉下心來把幾年來的工作反思了一番,他完全承認左宗棠就是比他李鴻章更能看清形勢。韋澤要的是手下夠專業,而不是傳統皇帝那種要用人同時又要防人的“玩人”手腕。民朝法度嚴謹,制度明確。只要是專業人士,自然要歸於制度之下。那種自以為是的封建心態很容易就會被人認清。李鴻章要表現出來的是能力與專業,以及對制度的服從和尊重。從前朝養成的“我是XX的人”,這種心態是阻止李鴻章飛黃騰達的最大阻力。

左宗棠能夠從如此顯赫的地位上退休,難道是左宗棠精通跪舔韋澤不成?韋澤看重的是左宗棠的能力和建樹,左宗棠本人最自傲的恰恰是他的能力,最期待的莫過於得到發揮能力的空間。所以左宗棠忠於更強大的韋澤,韋澤給了左宗棠充分發揮的空間。這無疑是讀書人最期待的“君臣相知”的典範。

李鴻章發現自己的問題就在於,他對“君臣相知”的理解未免太低級趣味。以為確定了“君臣”關系,就能相知,這無疑是對韋澤的曲解。韋澤把李鴻章撂在高麗,其實真的是看透了李鴻章的強項。

這次李鴻章不再犯傻,高麗的特點,如何利用高麗現狀,李鴻章講的深入淺出。用不太長的篇幅講完之後,李鴻章總結道:“陛下,高麗之事雖然道理上如此,不過做起來會有什麽結果,我也未必能預測的準。不過按照這樣的方法幹下去,我國對高麗的經濟、金融、政治、軍隊的控制都能更上一層。而且袁慰亭、王士珍等年輕同志們都很能幹,也都是實事求是之輩。我認為可以相信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