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東北望(一)

“都督,我看你對京張鐵路很重視啊。”匯報工作要分階段,講完了鐵路建設之後,阮希浩忍不住問韋澤。

“蒙古是我們的固有領土,這個不能丟。”韋澤答道。現在他不想過度驚嚇到阮希浩他們,其實蒙古更重要的意義就是修建從東北到新疆的大鐵路。這條大鐵路不僅可以避開戈壁灘這種現有技術尚且難以克服的自然險境,更是兵出中亞,進軍俄國的核心通道。

如果是年產八億噸鋼鐵的中國,這種每小時也就能跑四十幾公裏的鐵路建設個幾萬公裏非常輕松。韋澤領導的中國1869年鋼產量預計勉強達到100萬噸,生鐵產量大概在600萬噸左右。

瓊州、韶關、棗莊、馬鞍山這幾個鐵礦在沒有大型的礦山設備,靠爆破與人力采礦,這個產量基本就到了現階段的生產極限。韋澤甚至動過真正的心思,想根據和英國人簽署的探礦采礦協議,不管不顧的到西澳大利亞采礦去。那裏的礦都是酥粉,直接挖了之後通過鐵路運上船,即便是成本高,卻減少了洗礦與粉碎的步驟,一來一回還是挺劃算的。只是想到幾年後有可能與英國人爆發的戰爭,韋澤最終忍下了心中的沖動。

明知道這些戰略資源,卻因為實力不足而無法取得。與那些優質到送進爐子直接就能煉鋼的礦產相比,現在中國鐵礦開發必須付出更大投入成本,想到這些的時候韋澤心中就有不舒服的感覺。不過韋澤也不是沉溺與過去與未來的人,這種內心的焦灼反倒讓他更堅定,更能把注意力放到現在。這種內在的掙紮與磨礪在外表不自覺流露出來的卻是一種千錘百煉的堅定。

阮希浩從韋澤話裏面感覺到的是對收復蒙古的強烈信心。的確,有了鐵路之後收復蒙古就變得更加輕松。修建京張鐵路固然會耗費大量時間,需要鋪地,架橋,開山,挖洞,可只要想想從物資在天津港卸船之後裝上火車,就能一路開到張家口,這其中節省的運輸成本只怕幾年就能賺回來。

“既然都督這麽說,我們會強化這方面的投入。另外,我們在宣化已經發現了鐵礦,品位很不錯。北京的煤礦很是不錯。”阮希浩還興致勃勃的向韋澤介紹了探礦的進展。河北礦產頗為豐富,特別是北京燕山一帶的礦脈很多。僅僅是無煙煤一項,就能供應鐵路所到的各個城市的燃料煤。身為軍人,身為野戰軍的指揮官,阮希浩對柴米油鹽醬醋茶更加看重。在家的時候偶爾餓一天倒沒什麽,部隊在外行軍打仗,餓一天可就要出大事。

“想把這些資源給充分利用起來,沒有鐵路是決計不行的。河北的鐵路修建的確是個重點。”韋澤做了個總結性發言。

韋澤本以為他自己可以在北京待一段,可這種如意算盤在4月21日就破滅了。首先是4月21日英法兩國大使給韋澤發了電報,告知韋澤兩國要對“蝦夷共和國”與日本新政府的戰爭“保持中立”。

由於中國在日本戊辰戰爭中插了一杠子,導致這場戰爭發生了不小的變化。幕府軍的抵抗比原本強勢不少,歷史上1868年的結束的戰爭硬是打到了1869年。在本州島上,會津藩此時的抵抗還沒結束。

在海上,幕府海軍奉行榎本武揚拒絕交出幕府艦隊,帶領八艘軍艦北上蝦夷函館,占據西洋式武裝城堡“五棱廓”。接著以“德川脫藩家臣團”的名義,照會英國及法國領事,獲得其承認“蝦夷共和國”為事實上獨立的國家,且承諾“嚴守中立”。隨後,擁幕志士湧入五棱廓,新撰組的土方歲三也在其中,另有部分法籍官兵,共有軍隊三千余人。1868年12月28日,士官級以上幹部投票,選出榎本為蝦夷共和國總裁。

榎本武揚用了各種手段來進行外交,明治政府外務卿巖倉具視通過外交渠道,要求歐美各國撤回“中立承認”。並且準備進行討伐。英、法、美等歐美國家都希望看到蝦夷共和國維持下去。不過他們也不方便擅開戰端,除了英法聯合給中國政府發出通告之外,英國方面還專門派特使抵達北京,向韋澤陳述了英國的態度,“送死你去,背黑鍋我來”。

根據列強一致原則,在中國出兵支持蝦夷共和國的時候,英國與法國都會明裏暗裏對日本施壓。在軍事行動明顯有利於蝦夷共和國的時候,列強們就會一起施壓,要求日本政府承認蝦夷共和國的成立。軍事上的挫敗以及外交上的完全孤立,日本那時候只能乖乖的低頭認輸。赤膊上陣的是中國,送死的也是中國,當壞人,背後捅刀子的自然就是英國。

韋澤聽完之後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俄國人破壞了尼布楚條約,在我們收復尼布楚條約規定的中國領土的戰鬥中,我們要求英國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