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基本原則(十)(第2/2頁)

封王又怎麽了?慈安帶著慈禧發動政變,誅殺的八大臣裏面就有親王。向朝廷推薦過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燾等漢族官員的肅順是軍機大臣,在菜市口斬首前破口大罵,劊子手讓他下跪他不跪,兩鐵錘砸下去,肅順兩條腿被砸的骨斷筋折,不還是跪下了麽?只要大清的江山能夠保住,曾國藩與江忠源算個什麽?有的是除掉他們的辦法。這幫王爺的心胸就小到連個針尖都容不下的地步不成?

“我意已決!”慈安並沒有和諸位王公大臣爭論,她只是簡單的說了這麽一句話,然後宣布,“退朝!”

下朝之後,慈禧忍不住問慈安,“姐姐,那些王爺真的不會私下做出些什麽?”

太後比不了皇帝,不能到處走。這是非常麻煩的事情,雖然皇帝其實也不能想去哪裏就去哪裏,但是在行動上的不方便性也讓影響了對朝局的控制。

慈安輕笑一聲,“他們若是真的有能耐靠自己動得了曾國藩與江忠源,他們就能在戰場上為國效力了。可僧格林沁等上陣殺敵的那些人,又什麽時候說過要對付曾國藩與江忠源了。誰叫的歡沒什麽好怕的,就派他們領兵上陣。”

慈禧忍不住微微點頭,她發現自己在這方面就是不如慈安。慈禧愛算計,慈安雖然不好靠算計來對付人,可當慈安運用朝政來行事的時候,大臣們還真的無力對抗。

接下來的事情果然如慈安所料,兩個蹦的最歡的王爺接到讓他們準備帶兵打仗的消息之後,他們的嘴當時就閉上了。慈安所講的道理很簡單,再次國難之時,若是旗人與漢臣一樣能打仗,朝廷自然重用旗人。即便旗人沒有漢臣那麽能打,朝廷在封賞上絕不會讓旗人比漢臣差。唯一有一條,旗人得上陣打仗。

旗人上陣打仗,僅僅這一條就讓這幫王公貴族們肝膽俱裂。戰爭從1852年到1866年打了十四年,有勇氣上陣的旗人到現在基本上二十存一。在各大城市裏面都有滿人聚居的“滿城”,隨著大城市一一被奪走,滿城裏面的滿人也就沒了下文。不管是光復軍、太平軍都是一樣的處置手段。兇悍的敵人,無情的殺戮。如此慘烈的事實就在眼前,滿清王公們不會認為有投降這個選擇,可他們也沒有任何勇氣進入戰場。

很快,一個奇妙的消息突然開始在京城流傳起來,並且以驚人的速度在擴散。“韋澤死了!”

韋澤名聲鵲起是1853年的事情,13年來他的名聲越來越響亮,到現在基本到了人盡皆知的地步。在這個封建時代,一個政權的領導者往往就會被看成這個政權的本身,這個政權的根基。在京城的那些人眼中看來,韋澤死了之後,兇悍無比的光復軍就會土崩瓦解。

太多的人想相信這個消息,太多的人願意相信這個消息。“韋澤死了”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飛過高山、越過平原,跨過河流,在滿清的控制區蔓延,甚至在1867年1月傳到了太平天國的天京城長安。

洪秀全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先是一愣,臉上隨即露出了喜色。在整個天下,最希望韋澤死掉的人中,洪秀全的排名不會亞於任何人。在東王楊秀清還在的時候,洪秀全就聽過太多關於韋澤支持楊秀清,反對洪秀全的言語。楊秀清準備封萬歲的時候,盡管洪秀全得到其他諸王的支持,制訂了殺死楊秀清的計劃。但是洪秀全最畏懼其實不是城內的那幫東王部屬,他最畏懼的是韋澤手中數萬所向披靡的精銳。哪怕是順利解決了城內東王的部眾,只要韋澤下令進軍天京城,洪秀全還是死路一條。

不知道多少次,洪秀全從韋澤進攻天京城的噩夢中驚醒。現在得知了韋澤的死訊,他怎麽可能不激動呢。

在旁邊的石達開卻狐疑的看著前來稟報的使者,他冷靜地問道:“這消息從哪裏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