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相殘(八)

曾國藩對左宗棠的評價很高,看完了左宗棠寫給江忠源的信之後,曾國藩松了口氣。他嘆道:“季高也到了長江以北。”

江忠源知道左宗棠對曾國藩一直看不上眼,所以他很懷疑曾國藩這話裏面有什麽惡意。曾國藩還是那種風輕雲淡的模樣,神色中倒是有些欣喜。江忠源也只能暫且認為曾國藩沒有什麽惡意了。

湘軍、淮軍、楚軍這三支地方武裝此時都已經位於長江以北。而滿清的綠營則失陷在杭州附近,如果沒有發生奇跡的話,這支幾乎與太平軍同時出現的武裝力量即將走到它的盡頭。據江忠源所得知的消息,或許在江南大營完蛋後沒多久,太平天國也會被韋澤消滅。殲滅了太平天國之後,韋澤下一步的目標自然就是長江以北的清軍。

“滌生兄,我們能守住淮河麽?”江忠源問道。

面對令人聽起來無比泄氣的問題,曾國藩並沒有出言駁斥。不久前,光復軍的水陸並進殺進了巢湖。此時巢湖已經是湘軍水師的大本營,彭玉麟在長江進入巢湖的水道上設下了好幾重封鎖線。但是這些封鎖線被輕易突破了。沖進巢湖的那些船沒有風帆,沒有船槳,只見到船上的大煙囪裏頭冒著滾滾濃煙,光復軍的船體外面掛著沙袋。遠了用炮打,近了用排槍。無論大船還是小船,在與光復軍靈活機動火力猛烈的蒸汽船交戰之後遭遇到被擊沉的下場。

小船與中等船只還能逃到廬州,大船也是拼了命向淝水河裏面逃,最後硬是在河道裏擱淺了。水師官兵從船上跳下來沿著河道就逃跑,整個水師損失了超過六成的船只,四成以上的官兵。

曾國藩這次沒有跟湖口之戰那樣選擇自殺,在江忠源這麽爽朗率性的人面前搞這個未免太難看。江忠源的建議很簡單,湘軍奪回淮南不過半年多時間,遠沒有到在淮南穩穩紮下腳跟的程度。既然打是打不過了,那就只能撤退。放棄容易遭到圍殲的廬州,撤退到淮河以北去。光復軍再驍勇善戰,他們離開淮南已經七年多,想理順淮南的局面至少得有一年半載。這段時間對於湘軍、淮軍、楚軍來說也是極為重要的。

當然,如果是以前,江忠源自己這麽搞會遇到大問題的。喪失領土是個非常大的罪,很多滿清官員在喪失城池之後,就老老實實的在城裏等死。因為對他們來說,逃出條性命之後回到朝廷控制的地盤,等待他們的也是一個死。

不過時代不同了,現在的江南,特別是江西等地,太平軍與湘軍、淮軍、楚軍呈現拉鋸戰。城市今天奪取,明天丟失不過是家常便飯而已。那種守城不能失守的規矩已經松弛了很多。更重要的是,以前滿清朝廷在兵力、地盤上對造反者有著壓倒性的優勢。

韋澤的光復軍在面對滿清的時候,無論是兵力還是戰鬥力都呈現壓倒性的優勢,即便是地盤上尚且差一些,可等韋澤拿下淮河以南,那妥妥是一個蒸蒸日上的南朝。鹹豐生前最畏懼的局面已經出現。

而此時的朝中局勢對江忠源、曾國藩以及左宗棠非常有利。鹹豐皇帝死後,慈安、慈禧、外號“鬼子六”的恭親王奕訢共同發動了政變,誅殺了顧命八大臣。六歲的小皇帝同治登基。

顧命八大臣手中掌握了八旗以及綠營,解決了八大臣的同時,八旗與綠營也變得不可靠了。慈安當即就選擇了新的打手,這新打手自然是湘軍、淮軍、楚軍,這三支軍隊都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不是朝廷的八旗或者綠營體系之內的軍隊。

而此時江忠源收到了慈安太後的密旨,要他進京述職。江忠源極為聰明,他的得力部下李鴻章是父子兩代進士。他的好友曾國藩乃是同進士出身,在中樞極有經驗。大家一討論,就知道這裏頭大有貓膩。

江忠源是個什麽人,他是忠義之命震動天下的豪傑,是湘軍、淮軍、楚軍共同的祖師爺。此時若是想把江忠源叫進京城貶職或者殺了,那根本不用麻煩,一道旨意下來就能辦到。費了這麽大勁,千裏迢迢的把江忠源給叫進京城,那定然不會是讓江忠源去述職那麽簡單。

到底是想防備還是想利用湘軍、淮軍、楚軍,曾國藩和李鴻章都認為朝廷不至於對江忠源有什麽不利的打算。而調動江忠源也正好給湘軍、淮軍、楚軍找到了撤到淮河以北的理由。

江忠源在上京之前,再次詢問曾國藩防禦淮河的問題,曾國藩說的極為決絕,“淮河不容有失,若是守不住淮河,大清的天下就真的完了。”

聽曾國藩表了態,江忠源說道:“滌生兄,我此次進京之後也會盡快趕回來。守不住廬州或許還有緣由。若是守不住淮河,我就與宿州同亡。”

這話說的認真,而且江忠源也是這麽想的。不過這話若是讓光復軍軍委聽到的話,只怕會笑死。滿清的軍事指揮也就這麽個水平了,對他們來說,那些戰略要點是不容有失的。換個角度來講,失去了戰略要點之後,他們也就束手無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