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天國分崩(十六)

部隊在集結的時候已經做過放松和伸展的動作,筋骨拉開之後,官兵舉手投足之間都顯得非常從容。大夥很快整理完自己的武器,靜靜的等著戰鬥命令。

“同志們,跟緊各部隊的指揮員,服從命令。”光復軍戰前強調的內容也格外簡單明快。

“出發!”“出發!”各個部隊指揮官紛紛喊道。部隊以縱隊向著敵人方向開始前進。

曾國華此時也在城頭觀看光復軍的行動。身為曾國藩的三弟,曾國華完全以曾國藩總結出來的作戰要訣領兵打仗。曾國藩主張看地形時不要帶太多人馬,人多目標大,倘若太平軍見到發兵來攻,戰則容易折大將,走則要墮士氣。所以帶三五隨從,輕裝簡行即可。而觀看敵人敵情時候更要小心,沒必要大擺排場。曾國華此時換上了清軍普通士兵的軍裝,只帶了兩個隨從在城頭觀陣。

見到光復軍的縱隊行動,曾國華皺了皺眉頭。縱隊行軍並沒什麽稀奇,這本就是千百年來再傳統不過的行軍模式。然而光復軍的縱隊數量卻是太多,而且各個縱隊之間貌似並無從屬關系。這就比較奇怪了。

冷兵器對戰,必須組建戰陣。在這個火槍對戰的時代,戰陣變得更加重要起來。以橫隊迎敵,為了能夠連續射擊,部隊排成三排橫隊甚至更多橫隊都是最基本的模式。而光復軍在傳說中是非常講究橫隊迎戰的。據說光復軍甚至能夠排開橫隊,走出去幾裏地還能保持部隊的戰線還能勉強維持直線。湘軍每日裏苦練,也是在向這種方向努力。

現在曾國荃看到的光復軍卻沒有組織橫隊行動的跡象,他們仿佛放棄了排開整齊隊列的打算,只顧著埋頭行軍。光復軍這是準備鬧什麽幺蛾子呢?曾國荃實在是想不明白。

看著光復軍大概有五百余人排成縱隊直奔在城南埋伏的清軍方向,曾國華已經明白,埋伏的部隊被光復軍發現了。這樣的判斷並沒有讓曾國華感到緊張,湘軍對此也早有準備。回到城下,曾國華命令城內的湘軍出擊。

城南方向上的光復軍總共只有一千人左右。埋伏的湘軍有兩營人馬。湘軍陸軍每營五百人(營官一員、哨官四員在外),十人為隊,隊有什長;八隊為哨,哨有哨長,統以哨官;四哨為營,轄以營官;余為親兵,直轄於營官。各隊以擡槍、刀矛、小槍等長短兵器配合作戰。城內湘軍此時又派出兩營部隊,前後各一千人,加起來有兩千人的部隊夾擊一千人左右的光復軍。

曾國藩認為,處於防守一方的部隊是擁有戰鬥優勢的,即便是湘軍處於攻勢,也要盡可能的讓對方主動進攻湘軍紮下的營寨。雖然曾國華主動出擊有些背離了曾國藩“明主客”的戰役思想,但是兩千人前後夾擊一千人,人數呈現優勢的湘軍怎麽看都有很大的勝算。

光復軍的後半截部隊沒有結陣,更沒有擺出橫隊來迎擊湘軍。重新回到城頭的曾國華發現光復軍依舊維持著自己的縱隊模式來迎戰湘軍。而這些縱隊都根據地形把部隊隱藏在起伏不定的地形中。雖然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光復軍的零星人馬與旗幟,可這些人分散的挺廣,即便是想組成橫隊,時間上也來不及。看著湘軍的橫隊有條不紊的逼近光復軍占領的陣地,曾國華仿佛看到了勝利就在不遠處向湘軍招手。

然後,光復軍的炮兵就開始發威了。

炮彈以極為精準的落點飛入湘軍的橫隊,與地面碰觸之後立刻爆炸開來。每一發炮彈都如同風暴一樣橫掃落點周圍的湘軍,每一發炮彈爆炸之後都在湘軍的橫隊中制造出斷裂來。而湘軍竟然在這樣的炮擊下頂住了,即便是向前移動的橫隊停在原地,即便是湘軍官兵們呆若木雞的看著任由三門火炮不斷發射的炮彈洗禮。至少湘軍的隊伍並沒有崩潰。

湘軍的部隊組成頗為簡單,來自山區的老實巴交的農民當士兵,來自湖南的讀書人經過曾國藩的訓練後充當軍官。這幾乎就是把湖南地方上士紳控制百姓的體制原封不動的移植到了軍隊中來。哪怕是光復軍的三門火炮連續不斷的進行炮擊,炮擊給湘軍造成了不小的傷亡,可士兵們下意識的聚集在軍官周圍,就這麽死扛下來了。

湘軍這麽苦苦支持,光復軍卻是迅猛的行動起來。因為離得遠,曾國華聽不清光復軍在吵吵什麽。他的視線透過炮彈爆炸後產生的煙霧,看到光復軍以縱隊開始快速突擊。這些部隊開始突擊的時候,光復軍的炮兵就調整了射擊方向,從一開始的不斷橫向移動,變成了對光復軍沖鋒方向上的猛烈射擊。以四五十人為一組的光復軍拎著步槍向前猛沖,推進至200米處,縱隊的領頭者放慢腳步,縱隊很神妙的就變成了橫隊。一個個橫隊對湘軍先進行了首次有效射擊。被炮火切斷的湘軍橫隊中立刻就出現了傷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