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天國分崩(五)

中國,上海。

5月20日,一支船隊駛入了上海的港口。光緒三年,也就是1853年,上海爆發了小刀會起義。英、法、美,三國聯手發動了泥城戰役,擊敗了清軍。清政府與英、美、法領事簽定了《上海海關征稅規則》和《上海英美法租界地皮章程》十四款,擴大了租界權力,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在鹹豐四年,也就是1854年,江蘇巡撫吉爾杭阿就與英、法、美,三國駐上海領事談判,簽訂了“協定”九款,成立稅務管理委員會,共同管理中國海關。懸掛英國旗幟的船只,只要船頭上站著一群洋人,就可以在上海暢通無阻了。

船上裝載著來自香港的武器,前來接船的不僅有英國在上海的領事館人員,還有幾名滿清的官員。大副以及相應的英國商務人員負責來交接貨物,而船長則送了幾名隨船人員下了船,看著船長那謹慎恭敬的態度,足以證明這幾名隨船人員的身份。

前來迎接這幾個人的是法國領事館的人員,從他們穿的衣服上看,法國方面派出的武官。幾個人坐上馬車之後,最初的交談還算是比較正經。雙方交流的是上海與香港的局面。甚至在馬車經過了一道殘破的城墻時,法國武官還向英國人員介紹了這個在小刀會起義時候築起的城墻。租界提出了“按段築墻,杜絕接濟”的辦法,從上海縣城北門外修築一堵墻,隔斷城內起義軍和郊區及租界的聯系,使小刀會失去糧食和其他軍需品的供應來源。

這時候法國方面人員的自誇已經足夠明顯,英國代表臉上已經非常的不高興。而法國人終於問出了“英軍能在香港打敗光復軍”這樣的問題。

英國代表神色自然是大怒,不過也只是怒了片刻,英國代表卻恢復了平靜,“法國想有資格評價這個問題的話,好歹也先能夠派遣上千部隊到香港才行。”

這下輪到法國武官臉色變得難看起來,若沒有英國的允許,法國的艦隊無法抵達香港。而且現在當政的拿破侖三世采取的是親英政策,法國軍官也沒有理由和英國代表鬧到徹底撕破臉的地步。鬥嘴的時候即便是沒占到便宜,法國軍官也沒有非得鬥下不可的理由。

駐上海的英法領事牽頭,在上海召開的會議討論了一件事,向滿清方面銷售更多武器。這個很容易理解,做買賣,特別是做軍火買賣利潤豐厚。太平天國與滿清之間的戰爭爆發了不過六年,交戰雙方的裝備就出現了大規模的提升。從火繩槍時代躍進到了火帽槍時代。歐洲從火繩槍到燧發槍,再到火帽槍,在這個過程上走了上百年。中國軍事裝備提升水平速度可以說是“驚人”的。

軍火銷售很快就達成了一致,英國與法國都把自己淘汰的舊裝備向中國出售。英國人海上據點多,運輸主力自然是英國人。官員們主要是管政策制定,英法雙方高級官員負責達成公使,從航道的使用權,到港口的準入權,還有各種需要支付的費用的總體意向。

高級別的官員制定完了政策,低級別的官員們就開始討論細節。這就包括高級官員們不能討論的各種許可證的發放,以及稅收比例。到了這個程度,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問題就出現了,優先得到許可證的自然是與各級官員有相當關系的英法商人。在滿足了能夠影響官員的商人們的利益之後,如果武器銷售還有剩余的份額,這才能輪到其他沒有渠道的商人去爭取分到這些份額。

當然,這些都是潛規則,不能拿出來在台面上講。但是實際操作中,英法的規則完全按照這樣遠近親疏,以先大後小的方式來執行。這件事在低級官員中討論的很是熱鬧。

“根據我們得到的情報,太平軍一位叫做石達開的將領正在向浙江進軍,清軍浙江方面對軍火的需求量大大增加。這是近期主要的買家。”

“太平天國也表示願意購入更多武器。”

“浙江的練兵大臣左宗棠要為他的楚軍購買武器裝備。”

“最近大量大煙從廣東運到了上海,整個價格暴跌。清軍江南大營雖然購買大煙的數量增加一半,可付出的錢在總數上沒有什麽變化。”

低級別官員們不時的休會,然後把在會議上得到的消息拿出來與商人們分享。同樣商人們也不斷的提供情報,並且試圖在低級別官員會議上給自己爭取到更多有利可圖的條款。至於貿易對象是誰,貿易內容是誰,商人們才不在乎呢。

法國領事是在中國的法國最高代表,這位領事不用參與具體討論,給他所代表的利益團體牟利,自有他的心腹來幹。法國領事需要考慮的是大事。例如,他正在旁敲側擊的打聽英國在印度的進展。

英國是工業強國,所以英國居然能夠允許法國人一起向滿清傾銷舊軍火,這件事背後定然有文章,法國方面覺得印度可能就是唯一原因。英國東印度公司要廢掉莫臥兒王朝的皇帝,由英國正式把印度變成英國的一部分,這種傳聞存在已經不是一天兩天。如果不是因為在印度可能面臨戰爭的問題,法國領事實在是想不出還有別的什麽理由能夠讓英國人接受法國人同樣在中國分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