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規模的艱難(十六)

“憑什麽《授田令》裏面對私有的土地要收四成稅?”

這幾乎是廣東所有地主們共同的怒吼。授田令並非是韋澤的創舉,從春秋戰國時代,很多新王朝都有過類似的舉動。在唐初,有著同樣的授田制度。而且地主們的說法也並非正確,授田令當中規定根據土地占有數量不同,稅收比例也不同。更重要的是,滿清搞的是稅銀制度,光復都督府則恢復了針對農村的實物稅制度。

地主都不是傻瓜,光復都督府也是個非常注重政策宣傳的組織,授田令把政策說明的很清楚。地主們發現,只要加入了光復都督府的授田體制之後,普通農民的稅收就被固定為三成。光復軍控制了大片的土地,這些土地大多數還都是連接在一起的,那些分散的土地在珠江三角洲上也呈現出小塊區域上的優勢。各種消息都在證明,光復軍正在利用軍事力量,以及這種局部區域的土地比例優勢,逼迫這些優勢地區的其他百姓把土地轉讓給光復軍,再加入授田制度,從而使這些犬牙交錯的地區能夠實現統一管理。

最能認識到土地連片的大地主們到底擁有何等優勢和力量的,自然是這幫地主。這意味著能夠把外部力量有效的排除在外,意味著能以地方為核心征召軍隊。而這些政策在授田令中同樣明明白白的寫的清楚。國民有義務服兵役。

所以,光復都督府也敢毫不客氣的向中小地主征收四成稅收,對於大地主們則征收四成五,甚至是五成的稅收。這不僅僅是因為光復都督府的手深深伸到了社會基層,更重要的是,光復都督府正在按照自己的意願創造了一個全新的社會基層。

江門是廣東一個比較普通的地區,在廣東各地都有的說法,江門也不會少。在一眾地主、民團頭子參與的聚會裏面,幾乎所有人都在猛烈抨擊這個制度。

在江門排第四的民團頭子尹曉峰卻微微低著頭,神色顯得頗為黯淡,這在群情激奮的這些廣東的社會中堅份子中很是醒目。

“曉風!光復軍抓走了你弟弟,把你弟弟給活活累死,我們可不能和光復軍善罷甘休!”江門相當著名的商團頭子兼大煙商人嶽壽松態度激昂的對尹曉峰說道。

尹曉峰只是苦笑一下,卻沒有絲毫被煽動的跡象。雖然臉上看著平淡,可尹曉峰心中卻是大罵嶽壽松。若是不是嶽壽松這等人開設大煙館,尹曉峰的弟弟尹曉嶺怎麽可能抽起了大煙?自己弟弟死了,尹曉峰自然是覺得傷心,可他也忍不住有些安心,因為家裏面再也沒有人會偷了家裏的錢,甚至是偷了家裏值錢東西出去變賣,然後一頭紮進大煙館裏面把錢花的精光。

尹曉峰的弟弟尹曉嶺原本也有二十幾畝地,這些地已經被賣了精光,在他被抓走之前,更是家徒四壁。與這大煙一比,授田令即便是要奪了土地,可還會按照裏面所講的給大家再分一部分土地。這遠不至於到了弄到家破人亡的地步。推行授田令的光復軍是實實在在的禁煙,至少現在的江門,再也沒人敢公開抽大煙。抽大煙的人都被抓走勞動改造,從根子上鏟除了需求者之後,做大煙生意的那幫人再也沒了生意。

嶽壽松並不知道尹曉峰心中的想法,不過他即便是知道了只怕也不敢生氣。他順著地主們已經很激動的情緒開始煽風點火,“諸位!光復都督府那幫人都是些什麽人,都是些反賊!他們都是些什麽出身,他們出身都是地痞、流氓、連地都沒有的窮鬼。他們和咱們本來就不是一路人。”

這敵我分明的話,充分的激發了與會這幫人的認同,地主、民團、商團,這些人紛紛破口大罵,甚至有人詛咒光復都督府的都督韋澤遭到天打雷劈。雖然這幫人說的熱鬧,尹曉峰卻也發現了一件事,大家義憤填膺,表示絕對不會聽從光復都督府的話,更不會與光復都督府有任何合作。除此之外,卻沒有一個人敢宣稱用自己的力量去挑戰光復都督府。這絕非是這群人是絕對不是以非暴力自居的佛教徒,他們在激動時候的自持,在言語亢奮時生硬或者順暢的轉換,都證明這是他們自己非常清醒的選擇不觸及武力對抗的話題。

在江門駐紮了光復軍一個團的部隊,這一個團的部隊曾經輕易的將十三行在江門的勢力一掃而空。十三行手中擁有相當程度的武裝力量,是其他民團都惹不起的武裝力量。可十三行手中那些火槍面對光復軍手中的步槍,就跟燒火棍般無用。雙方戰鬥力相差懸殊,見到這些戰鬥之後,再也沒有民團敢再說自己會打仗,能打仗。

即便如此,這場面也算是夠激烈了。所謂千夫所指無疾而終,會場裏面凝結起來的負面情緒也有很大的鼓動性,即便是本來就沒有對抗光復軍的尹曉峰都覺得自己此時對光復軍的怨懟之情越來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