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投身與投機(十)

“為什麽還要接著往外撤兵?多留點人不好麽?”沈心在光復會的成員會議上問道。

“太多的兵在城裏面未必是好事。”第一旅旅長徐友良解釋道。如果部隊數量比較大,還集中在一個要點上,這從軍事理論角度來說屬於非常沒效率的做法。從現實的角度,想讓那幫造反的家夥們勇敢的蹦出來,適當的示弱也是必須的行動。徐友良引用了《淮南子·兵略訓》中的話,“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剛,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強,為之以歙而應之以張,將欲西而示之以東。”

講完了戰略上的考量,徐友良做了個總結,“雖然我們並不能以敵人對我們的誤解為戰略基點,眼下的局面,也只能用點詐術才行。”

沈心自己不是個特別愛發號施令的家夥,更不用說政治部的制度規定也比較嚴厲。政治委員固然有很多權力,卻沒有幹涉其他專業部門行動的權力。例如這次伏擊行動,沈心可以負責召開戰前的光復會會員的會議,卻不能幹涉具體戰術制定與執行,在會議之後,沈心還得服從部隊的安排。

當然,部隊上的同志當然不會故意安排沈心去前線送死,作為專業技術部門,部隊的同志當然知道怎麽讓意外很容易發生在沈心身上,所以他們要做的就是避免意外。不過這種制度模式也讓沈心感覺到光復會政治制度上的苦心孤詣,政治權力與專業素養和部門的分離,同時政治權力又與專業部門的結合,至少在沈心看來,他有太多令人信賴的人可以依靠,實在是相當爽的事情。

部隊上的同志同樣很開心,很放松。外行不能指揮內行,這絕對是讓內行們感到無比輕松的事情。而且沈心雖然問題多,卻不會指手畫腳,某種意義上,向沈心講述策劃的方案,本身就有整理思路的作用,同時也是個顯擺的過程。

城內不到兩千人的梧州防禦部隊又抽調了五百多人順江而下。對外,此次出動的理由是沿江加強巡邏,防備水賊滋擾。如果從梧州防禦部隊的角度而言,一千四百名戰士只能固守四個重點防禦要害,警察局、軍營、前梧州知府衙門,碼頭。兵力已經到了谷底。如果敵人此時不發動進攻,再過幾天,他們就沒機會了。

作戰計劃裏面把沈心安排在碼頭上,碼頭這邊一直是固守單位,沈心在裏面,大夥也放心。所以沈心問旁邊來視察的羅大綱,“就這麽點人,咱們能頂住麽?”

“沈老弟,我跟韋都督跟的晚,我也是現學現賣。部隊平日裏接受的訓練,其中就包括遭到突然襲擊時候的應對。我們雖然知道肯定有人要對我們搞襲擊,那就只能在這裏等著。作戰訓練講的是,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我們現在能依靠的恰恰就是平日裏的訓練,以及部隊的整個組織水平。到了現在,我們就相信部隊吧!”羅大綱說道。

沈心有些不置可否的微皺眉頭的時候,羅大綱又說道:“要是沈老弟還是擔心的話,反正你也在碼頭了,幹脆上船去視察江上的情況吧!”

“羅大哥,我可不會臨陣脫逃的。讓我離開梧州的話,以後誰都別說!”沈心立刻非常認真地說道。

羅大綱交代著,“好吧,那你就老老實實的待在碼頭這邊,碼頭上雖然看著危險,但是我們的部隊是始終警戒,可以在最短事件裏面做出反應。倒是其他地方,只怕是那幫造反家夥們重點進攻對象,我們在城內兵力空虛,沒辦法保證不出事。你自己也做好戰鬥準備!”

這種內部的高級戰備狀況從10月5日開始實施,部隊只有一部分中層軍官得到了或許後面會有戰鬥的消息,基層只是接到命令,由於梧州城內部隊數量比較少,所以部隊要提高戰備狀態,防止被人占便宜。

包括警察部隊也接到了命令,此時城內部隊數量少,警察部門要注意些,暫時不要強硬的與民團發生沖突,等到大部隊回到梧州城的時候,那時候就和民團算筆總賬。

韋澤所在的21世紀,中國的警察與公安體系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首先就是警察系統的指揮層級大量壓縮,地方上的派出所擁有的功能提升,不少大隊和分局被取消。韋澤受這種影響,在建立警察系統的時候,就很注重基層單位的實權。地方分局以打擊犯罪,維持秩序,特別是負責政策宣傳工作。包括行路靠右走,交通指揮,這些一直困擾城市的問題在出現警察之後很快就得到了好轉。

同樣,通過建立警察體系,韋澤也合情合理的征召了一批當地人。有當地人在很短時間內就加入韋澤的體制,梧州地方上的百姓觀感也相當不同。

當然,警察部隊裏面大部分成員都是梧州當地人,在面對民團的鬥爭裏頭,警察系統被視為“不可靠因素”,天知道這幫人會被當地人滲透成什麽模樣。好在最初的時候,這批人都沒有被發給警棍之外的武器,武裝警察完全由部隊軍人專業組成。他們即便是加入敵人一方,也不會給部隊造成什麽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