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長驅直入吐魯番

明軍攻下了哈密地區,取得了一年來都沒取得的戰果,終於在兩疆的天山東大門外取得了一大塊綠洲區,算是有了一個進疆的前進基地。

接下來,明軍集中兵力進攻吐魯番地區。和哈密地區相比,吐魯番地區是一個真正的戰略要地,無論進攻南疆還是北疆,都繞不過吐魯番。吐魯番的北邊是雄偉的天山,南邊是一望無際的塔克拉瑪幹大沙漠,都是軍隊無法逾越的。如果占領了吐魯番,向北可以進攻迪化,打通天山山口,取得進入北疆的大門鑰匙;如果不過天山,直接向西可以一路長驅直入南疆,也就是進攻天山以南、塔克拉瑪幹沙漠以北的那一連串綠洲地帶:巴音郭楞地區、阿克蘇地區、喀什地區,以及沙漠西南面的和田地區。

明軍並沒有哈密稍作停頓,僅僅是把參加哈密戰役的大部分部隊留下來休整,而把大批剛下車的生力軍換為進攻部隊。養精蓄銳的坦克、養精蓄銳的兵,馬不停蹄,閃電般地繼續向西推進,連一點喘息的時間都沒給蘇軍留。

這也要仰賴明軍充足的運力。在保障哈密戰役後勤供應的同時,還能運來那麽多後方部隊。這在去年的拉鋸戰中,是根本不能想象的。要是在去年,別說根本打不下哈密,就算打下來,那也已經是強弩之末了,蘇軍只要一個反撲,明軍就被順著大漠一路趕回去了。

但是現在,明軍不但在哈密穩穩的紮下來了,而且依然後勁十足,繼續向前猛沖。

……

哈密縣城到吐魯番縣城,公路距離大約400公裏,中間大部分地區依然是一馬平川的戈壁灘。這一段不但比從酒泉到哈密短得多,而且也肯定好打得多。因為從酒泉到哈密這一段,正是蘇軍和明軍反復爭奪、長期拉鋸戰的地區,雙方都修築有相對完善的固定設防區:綿延的戰壕防線、地雷區,等等。但是明軍從沒有越過哈密過,蘇軍從沒在哈密以西修築任何防線,也沒有埋設任何雷區。這裏是被視作後方的。就像明軍不大可能在酒泉以東埋設雷區一樣。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正因為哈密到酒泉之間是“習慣戰區”,雙方已經在這裏你攻我奪很習慣了,無論明蘇哪一方,都把在這一區域內的勝敗得失看得不那麽嚴重,指揮的都很淡定,心態都比較放松。但是一旦打過了哈密,對蘇軍來說,那感覺就好象打進自己家門了一樣,心態一下子全慌了,都有一種“完了”的感覺。就好象當年清軍打過長江防線、對明軍的精神沖擊一樣。

明軍四個裝甲師長驅直入,以比哈密之前快一倍的速度追擊蘇軍。沿途蘇軍沒能組織得起一次有力的抵抗。幾場坦克戰,蘇軍坦克也都像沒頭蒼蠅一樣,完全沒了哈密之前的那種殊死搏鬥的勁頭。400公裏的縱深,明軍只用了5天時間就追到了吐魯番縣城下。沿途蘇軍5個裝甲師、5個步兵師,被明軍4個裝甲師追得一路大潰敗,路上到處都是被打散了建制的殘兵。遠東戰役的大規模投降,現在又重現了。

而且這裏的蘇軍投降浪潮比遠東更甚。蘇軍在中亞、尤其在哈密以西的駐軍,中亞士兵占了至少一半。這些士兵都是在幾個中亞加盟共和國土生土長的,很多都是和占領區當地百姓是同一個民族的,說同一種語言。蘇聯在中亞幾個加盟國的統治本來就不穩,當地人和俄羅斯人的民族矛盾相當激烈。那些黑頭發、黑眼睛、紅臉膛的中亞士兵,本來就很不爽那些從遠方派來的黃頭發藍眼睛、蒼白皮膚、鷹鉤鼻子的俄羅斯幹部騎在他們頭上。現在又親眼看到在那些從莫斯科來的、說俄語的“同志們”指揮下,大批說自己語言的同胞被活活餓死,軍心早就起了不小的變化。現在,這半數的中亞官兵,成了蘇軍投降的主力。

……

向小強一行現在剛剛進入哈密地區。他和記者們都是激動不已,正在瘋狂拍攝那些被餓死和屠殺的屍體呢,突然接到蘭州方東成來的電報,說請親王殿下帶著記者在哈密抓緊調查,前邊吐魯番很快又要拿下了,那裏的情況更嚴重,“看點”更多。

向小強更是興奮不已,恨不得馬上就飛到吐魯番去。他帶著車隊、帶著記者,先是花了兩天時間調查哈密城內的情況,主要是搜集蘇軍大屠殺的證據。然後接下來的幾天,他從清晨到深夜,全天一刻也不閑著,馬不停蹄,把哈密縣城東西兩邊一百多公裏的綠洲區全跑遍了。城外的任務,主要就是搜集饑荒的證據。他們從最開始的一天看一個村子,到了一天看兩個村子、到最後就是走馬觀花,一天看五六個村子。現在各村屍體都被明軍憲兵部隊看守著,沒讓埋,就等著記者和調查團來拍。但是五月份白天天氣已經很熱了,向小強他們得趕在各村屍體腐敗或者風幹之前,盡量拍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