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主攻方向

春天到來了。

雖然在北方戰場還是一片冰天雪地,但已經是三月中旬,至少日歷上的春天已經到來了。

西伯利亞戰場,經過了一個冬天的小規模拉鋸戰,戰線還是基本維持在赤塔以東、大興安嶺以西。在動輒零下四五十度、大雪一米多深的環境下,誰也沒有能力大舉進攻。而到了現在,雙方都在積聚力量,準備第二年的夏季攻勢。南京的戰略目標,是在1938年冬天重新來臨前,至少向西推進到貝加爾湖。

但是經過1937年一個秋天的進攻,明軍意識到自己有一點失算了。原先的打算是盡量扶植白俄政權,讓他們在打下來的地方擴軍,以便今後成為對蘇作戰的主力呢。但現在看來,擴軍的速度嚴重落後於計劃。——當然,廣大占領地區的俄國百姓參軍很是踴躍,蘇軍俘虜們也普遍願意參加白俄軍隊,尤其是那些農民出身的下層士兵。可問題是,遠東地區的人口太少了,一共才幾百萬人,就算能當兵的人全都當兵,那也不過幾十萬人。

在新一輪的夏季戰爭未來到之前,大明軍政高層不得不重新考慮,這場戰爭該以誰為主力推進下去。

顯然,以明軍為主力,只能暫時為之,不可能長期。明軍最多收復自己的失地,然後接下來通向歐洲的漫長道路,還是要交給當地人。要不然,大明可真的陷入戰爭泥潭了。俄羅斯這個大泥潭,可不是一般的泥潭。

經過內閣幾天的爭論探討,總算得出了比較一致的結論:應該放棄由遠東俄羅斯人組成主力的想法,轉而把重心放在中亞,由俄羅斯人和穆斯林共同組成反蘇主力。中亞地區人口稠密、農業發達。這裏的人民和蘇聯政府不但在土地上有尖銳矛盾,而且在宗教上也有尖銳矛盾。俄羅斯遠東地區不具備的條件,中亞都具備。真正能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地區、能夠“土改之後、百姓踴躍送子上戰場”的地區,是這裏。

相反,已經扶植起來的白俄政權在軍事上的作用,已經遠不及在政治上的作用大了。“俄羅斯聯邦共和國”,更多的是作為一面正義合法的大旗來用了。有了這面大旗,這場戰爭就是內戰性質。但真正出兵源的,還得是中亞地區。而且這裏民風彪悍,人都很有血性,出的士兵一定兇猛頑強,不怕死。從現在的反抗就看出來了。

至於是要在中亞地區再扶植一個單獨的政權,還是把中亞地區(不包括二疆)也包括在白俄聯邦的旗下,這個也費了一番討論。最後得出結論,還是先不要另立門戶。明軍收復南北二疆後,接下來的進攻就要以“俄羅斯聯邦軍隊”的名義來進行。當然要就地招募當地穆斯林戰士,訓練後成為“白軍”,成為鄧尼金的麾下。就這樣以“自由俄羅斯”為招牌,以穆斯林戰士為主力,從中亞一路向西打,直接從哈薩克斯坦打進歐洲。這樣一路走的都是南線,不必跨越北方廣袤的西伯利亞,還好打得多。

大戰略調整過後,明軍統帥部也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準備開春後,全力進攻哈密。現在,中亞戰場成為主攻方向了。

……

在東方的海上,日本國內的情況越發的困難。幾個月的封鎖,尤其是後三個月的高強度封鎖,已經讓日本感到難以喘息了。尤其是最近一個月,日本甚至一滴石油也沒能成功運進。現在日本全國已經提出了一個口號:燃料就是鮮血,浪費燃料就是自殺!

民間的很多小汽車的車主——那些財閥、高官們,都開始以身作則,不坐小汽車了。他們要麽步行上班,要麽坐電車、坐人力車、騎自行車……日本全國國民也開展了轟轟烈烈的“節省每一滴油,從我做起”的運動……不但石油,連鋼鐵也運進困難。日本的中小學生們三五成群地在街上搞募捐,不過募捐的不是錢,而是各種金屬器皿,鐵器、銅器、鋁器……鋼鐵用來生產武器,銅用來生產子彈,鋁用來生產飛機……很多家庭主婦們也都咬著牙,捐出了家裏的鐵鍋、水壺、飯盒……

在目前來說,日本當然還沒到要“砸鍋賣鐵”的地步。這很大程度上是象征意義大於實際意義,是日本國民愛國情緒的一次爆發而已。日本國內還有大量的儲備,而現在日軍和明軍已經沒有陸戰了,日本陸軍已經不怎麽消耗燃料了,只要維持海軍就行了。但縱然如此,日本海軍也已經開始“節衣縮食”,取消不必要的演習,取消多余的訓練,全力保證一線戰鬥不會出現燃料困難。

對日本來說,前景是非常可怕的。現在海參崴已經投降了,整個俄羅斯遠東地區,也都落入明軍掌握中了。這等於說,現在明軍不需要再在日本海、以及鄂霍茨克海裏派潛艇了,兩個大戰區的潛艇一下子騰出來了。明軍可以把所有的潛艇都壓到日本列島的東面和南面,直接掐斷日本的進出口主航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