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大恩人,大救星

十四格格下火車之後,緊接著車廂門口又出現了一張少女的笑臉——朱佑枚出來了。

站台的官員們心中叫苦不叠,又欠下身去,喊了“長公主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然後又都盯著車門,心說公主要來肯定不止一個。

果不其然,二妹朱佑枚出來後,三妹朱佑梨、四妹朱佑楠也先後出來了。

朱家四姐妹全到齊了。

緊接著,後邊一列車廂的門也開了。鄭玉瑭和鄭玉璁先後走了出來。

延平王鄭恭寅沒有來。他本來該來的,但快五十歲的年紀在這裏了,加上身寬體胖,富貴病一年比一年厲害。前些日子輕微腦溢血,進醫院了。雖然沒有什麽大的後果,但醫生說很長一段時間都不能勞累,要好好休息,不然可能還會出事。

三百年才等到的北定中原,進舊京祭拜祖陵,鄭恭寅本來不想錯過這個機會的。但是朱佑榕和鄭玉璁都不讓他來,怕他路上再出什麽事。因此只是讓世子代表延平王隨聖駕來北京。

跟著鄭玉璁出來的,是下面的三個妹妹。三個小丫頭也和朱佑榕的三個妹妹一樣,平時都乖乖的在深閨中讀書學習,現在有了這個機會長途出行,一路飽覽了千裏故國的大好河山,都興奮的不得了。下火車的時候都是靠了面部肌肉的再三努力,才不那麽喜笑顏開,勉強保住了皇家公主、郡主們的矜持。

然後,後邊的幾節車廂裏,朱鄭兩家主要的皇親國戚、七大姑八大姨也都出來了。這些朱重八的龍子風孫們,三百年後終於能再回到北京了。雖然這些人多是成年人,也明顯看得出不亞於那幾個年輕人的興奮之情。

……

當天晚上,廣闊的頤和園內燈火輝煌。昆明湖畔,在水銀燈和霓虹燈中,湖波倒影著亭台樓閣、怪石垂柳。一桌桌禦宴的旁邊,大明軍政各界的重要人物談笑風生。來自大明南部的記者、還有來自世界各國的記者帶著特許證件,扛著長槍短炮穿梭其間。碰到燈光好的地方,碰到值得一拍的大人物,就會“嘭”的一下閃出鎂光……

狗仔隊很少,那種寫文章不負責任的小報記者一個也沒有放進來,只有各家大報記者。還有幾家有影響的休閑生活類雜志,他們的“娛記”倒是來了不少。娛記們最感興趣的,莫過於禦宴上的公主們、郡主們、宗室小姐們、貴婦名媛們了。即使在南京,也很少有機會這麽多皇室名媛貴婦們聚在一起。每當有這樣的場合,在狗仔隊們的鎂光燈下,她們的服裝、首飾、包包、鞋子、帽子、披肩、發型,都會引導著未來半年到一年的、大明乃至東亞上流社會的流行風向。

除了大明來的大人物,頤和園裏更多的則是前清的大人物。要麽是重要的貴族,比如親王郡王、貝子貝勒,要麽就是先前投誠明軍的清軍將領。當然,還有一些前清官員。能進入頤和園一同賜宴的滿清“大人物”都有一個條件,就是基本沒大問題。那些罪大惡極血債累累的,雖然現在明廷還顧不得辦他們,但是今晚的禦宴對他們來說,無疑就是釋放了一個信號了。被邀請的心中大石頭落地,盡情的觥斛交錯,沒被邀請的都忐忑不安,惶惶不可終日。

而明軍剛占領北方,大明皇室就和前清皇室同園飲宴,這也無疑向全國、向全世界發出了一個信號。無數準備攜家財出逃的八旗子弟們,也都把打好包的細軟重新解開,安了心了。

……

第二天,3月18日。

今天是朱佑榕的生日,也是大明傳統上的“小國慶”,要放假一天的。這也是東方君主國家的特點:沒有西方那種國慶節,只是把當朝君主的生日作為國慶節。因此每一位君主在位時候,“國慶節”都不一樣。

大明近代維新之後,也引入了西方那種國慶節。也就是把1月23日定為國慶節。1368年1月23日,朱元璋攻入北京,推翻了蒙元統治,建立了明朝。所以近代之後,1月23日又被稱為“大國慶”。雖然有個“大”字,但實際還是延續著之前的傳統,天子的生日慶祝得很熱鬧,而“大國慶”反倒動靜不大。

現在,3月18日除了是“小國慶”之外,即將被賦予一個新的身份——光復節。今後即使是朱佑榕不在位了,3月18日這個光復節也將一直慶祝下去。

上午八點,明軍入城式開始了。

安定門緩緩打開,軍樂隊奏起嘹亮的樂曲走在最前面。緊接著就是太行山縱隊方陣。這些河北、山西漢子們穿著嶄新筆挺的明軍制服,飽經戰火的臉激動得幾乎扭曲。好多人眼淚直接就嘩嘩地下來了。雖然他們都沒受過多正規的軍事訓練,離軍樂隊最近也沒一個人踩在鼓點上,但是他們此刻昂首挺胸,最前面的旗手高擎著太行山縱隊的軍旗,驕傲的就像凱旋的古羅馬軍團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