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傳說中的日本老特務

進入了十二月,天氣開始漸漸轉壞了。

12月1日、2日兩天,陜西和山西北部迎來了第一場大雪。接連兩天,白天天空陰沉沉的,烏雲又厚又濃,壓得低低的,像鉛塊一樣。西北風淩厲無比,刮在臉上就像割肉一樣。空氣冰冷,吸入肺中很重。夜間則是鵝毛大雪,夾著冰冷的狂風,一夜過去地上的雪能積到半米厚。

西北的第一場雪來的太突然了,明軍左路集團軍群還沒有完全做好準備。他們兵力不足,補給線又太長,一大半的路程沒有鐵路,汽車數量也不足,已經無力向前推進了。現在,左路集團軍群處於駐防狀態。

但是第二階段的閃擊戰只打了幾天,山西明軍從太原以南、一路推進到大同以北,一下向北推進了近三百公裏,根本沒有時間修建冬季營房。太原以南的明軍部隊基本都住進了冬季營房,但是太原以北的大部分士兵還睡在帳篷裏。薄薄的帳篷根本無法抵禦寒風,而睡袋也起不了什麽作用。明軍官兵又都是南方人,和曾經受過這等嚴寒。一時間,大量士兵病倒。

好在山西到處都是山,不缺乏木料。這兩天左路明軍白天的“主要工作”就是上山砍樹,修冬季營房。大樹拿來搭窩棚,也就是冬季營房,小樹拿來生火取暖。軍需官每天開著卡車四處跑,到附近的城市、縣城、礦山去搞煤炭,拉回來給部隊烤火。好在山西盛產煤炭,因為打仗,今冬的大量煤炭沒運出去,至今還囤積在原北清官辦的壟斷商手裏。

原北清官商手裏的煤炭,被明軍全部征用。除了給部隊取暖用,剩下的大量煤炭就用來和當地百姓交換物資。本來按道理說,山西的大量煤炭都要運回南方的。南方煤炭產量少,工業又發達,耗煤量又很大,自產不夠。但是現在運力不足,有限的車輛都被用來運輸軍隊補給品了:加厚的冬衣、棉被毯子、藥品、北方缺乏的蔬菜水果……至於煤炭,就只能現在山西擱著了。用它當“一般等價物”也不錯,能夠在北方當地交換其他物資,比如棉被、毛毯、玉米、高粱、大白菜、土豆、蘿蔔、蘋果什麽的。這也能就地解決一些補給,節省了一部分運力。

……

東部戰場稍微幸運一些,不過也幸運不到哪裏去。

東部沒有向西部那樣下大雪,但是氣溫也將到了新低點,雲塊整天壓著,只不過沒有西北那麽大的風就是。更糟糕的是,從2日開始,河南、皖北、蘇北一帶,開始下起了小雨。

一年四季都下雨,最不讓人討厭的就數春雨。“春雨貴如油”,點到即止,而且每下一場就會更暖和一些,不讓人討厭。

其次是夏雨。夏雨電閃雷鳴,幹脆利索,酣暢淋漓,時間短暫,而且雨停之後立刻涼爽了許多。

再次是秋雨。秋雨就很讓人討厭了,一下就是沒完,此雨綿綿無絕期,讓人心情煩悶,東西發黴。

最令人難以忍受的就是冬雨。冬雨雖不像秋雨那樣連綿不絕,但是它卻讓冬季本來就糟糕的天氣更加糟糕。透骨的濕冷,無論穿多厚都不會暖和。讓人只想整天躲在屋裏,抱著爐子取暖。

現在,明軍右路集團軍群遭遇的,就是最最難受的冬雨。陰冷小雨不停的下著,雨水順著鋼盔流到臉上、脖子裏、順著雨衣流遍全身。士兵們凍得哆嗦著,手指頭蒼白,抓著冰冷的槍,在泥濘的田野裏艱難跋涉,冒雨向西進攻徐州方向。

這種天氣,完全沒有了空中支援。而地面上,又因為下雨的原因,交通狀況一團糟。北清的道路,柏油的不多,而且質量極差。下雨的時候路面就會形成一個一個的大水坑。這倒還好,是水坑。更糟糕的是一些次要的土公路,不但有坑,而且全是泥漿坑,而且更多,還不時就會被壓出來一個新的。

明軍的重型卡車和重炮從這些土路上行駛,每一輛開過,土路上的車轍就會更深一些。幾輛接連開過,路面上的就已不是車轍,而成了深深的水溝。濃稠的泥湯混在這些水溝裏,分不清哪是水、哪是泥。所有的車輛、火炮的下半段,都被糊上厚厚的泥漿,根本看不出原本的顏色。

坦克和履帶車輛還好,雖然在田野裏行駛,但仍沒受多少影響,只不過單位油耗稍高了些。但是輪式車輛雖然在公路上行駛,還是經常會陷入泥坑裏。有時候自己能開出來,如果開不出來,就要前邊的車將它拖出來。整體行軍速度都很受影響。

這時候,最讓人羨慕、最幸福的,就是那些坐在軍卡裏的士兵。軍卡這時候都蒙上了油帆布,一個班的士兵們坐在裏面,相互擠著,倒是非常舒服,非常暖和。最倒黴的就是那些在半摩托化的步兵師士兵,要在爛泥裏徒步行軍。和他們差不多倒黴的,還有那些坐在裝甲車裏的步兵。他們雖然不需要徒步趟爛泥,但是他們的裝甲車是開敞式的,雨水照樣澆到他們身上。而且因為是坐著不動,更加寒冷刺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