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集體處決

45輛坦克兩輪實心穿甲彈齊射、在城墻上砸出了直徑三米的大坑、嚇得城頭上不論清兵還是百姓都逃得幹幹凈凈,然又來一輪高爆彈齊射,揚州城墻被轟開了約5米寬的大口子。

硝煙散去,缺口兩邊的殘破城磚還在往下塌落。兩邊城墻上的清兵和老百姓混在一起,都在湧向坍塌處,順著坍塌的地方爬下來,有的逃往城內,有的逃往城外。

透過缺口,能看到好多清軍往裏奔逃的身影。

這一面城墻上,缺口附近的人已經逃幹凈了,兩邊的遠處,城墻上的機槍還有一兩門在開火,但是很快也都扔在那裏沒人管了。

明軍轟城墻的那個坦克營,其中一個坦克連的15輛坦克此時開始吼叫著,噴著青煙,慢慢向缺口方向開去。只是它們身上披掛滿了備用裝甲、備用履帶、沙袋,臃腫的像個小碉堡,行動十分遲緩。不過,這也是相當於改裝後的重裝甲坦克吧,巷戰中理想的步兵坦克。

後面30輛裝甲運兵車迅速飛奔趕上來,跟在坦克的後面。接近城墻缺口十幾米處,坦克停下,後面15輛裝甲車上跳下150名士兵,手持沖鋒槍和輕機槍從缺口中蜂擁而入。進去後只有兩三聲短暫的槍響,缺口處就被完全肅清了。緊接著,又從一輛裝甲車上跳下一個工兵班,他們搬下一節一節的爆破筒,插進城墻缺口橫截面上松動的夯土內,然後後退引爆。城墻內的夯土被炸出一個大洞。緊接著工兵把兩廂炸藥放了進去,搖著引爆線退到裝甲車後面。

一聲驚天動地的大爆炸,這一段城墻的缺口被擴大到了10米左右。然後工兵又來了一次小規模的引爆,把缺口地面的廢墟堆炸開,使坦克能直接開進去。

15輛坦克和30輛裝甲車,依次開了進去。

……

按照正統理論,坦克和裝甲車是不適用於城市戰的。這個“不適合”,倒不是說在城市裏坦克打不過步兵。就算在城市戰中,有坦克也比無坦克厲害得多。所謂“坦克不適於城市戰”,只是說坦克在城市戰中比在野戰中優勢發揮得更少、更容易損失而已。在任何一國一軍中,坦克永遠都是稀缺的貴重兵器,用這麽寶貴的兵器在城市戰中使用,比較浪費,得不償失,是為“不適合”。其實,每一個苦於巷戰中的步兵,都十分渴望有坦克助陣的。

因此,師長張海濤打算在揚州嘗試著投入一部分坦克。他的看法是:雖然在城市戰中坦克容易損失,但造成坦克損失的,無非是這麽幾種:敵方的火炮、敵方的燃燒瓶、敵方的手榴彈、敵方的炸藥包,差不多這麽幾種。在這時候,還沒有出現“巴祖卡”、“鐵拳”那種東西。

而幾乎可以肯定,揚州城內的清軍應該是沒有火炮的。揚州城內的清軍都是由潰逃的敗兵組成,而這種潰逃的敗兵是不太可能攜帶火炮這樣的重武器的。即使有那麽一門兩門,威脅也不大。除去火炮,其他的燃燒瓶也好、手榴彈炸藥包也好,都要距離很近才可以使用。

也就是說,使坦克在巷戰中容易損失不假,但是有個前提,就是敵軍要有較強的戰鬥意志,要足夠的不怕死。扔燃燒瓶的人很清楚,他偷偷的扔燃燒瓶可以,但是扔完了他能不能活著逃掉,就很難說了。從樓上窗戶往下扔成功率更高,但是扔完後跑掉的希望就更小。至於手榴彈和炸藥包,想真正炸掉坦克,就必須靠得更近、甚至親手掛在坦克的履帶板上才行。

這需要一支戰鬥意志堅強的軍隊,一支有著犧牲精神的軍隊,一支在敵軍攻進城裏、坦克履帶隆隆碾過瓦礫、腳下廢墟不停顫抖、到處都是發動機聲音和敵軍喊聲的條件下,仍能沉著冷靜、貼近坦克扔燃燒瓶的軍隊。

而揚州城裏的清軍,明顯不是這樣的軍隊。

……

十來米的大缺口,基本沒人防守,先頭的幾十輛坦克和裝甲車吼叫著爬進去,後面大批的人民衛隊裝甲師步兵吼叫著蜂擁而入。他們平時是坐在裝甲運兵車裏穿過敵軍槍林彈雨的,到了近距離才跳下車來戰鬥。他們的武器也以輕機槍和沖鋒槍為主,自動武器裝備比例在明軍中是最高的。這簡直就是為巷戰度身訂造的。

大街上,明軍15輛坦克分開,每輛在一條街上向前推進。坦克沖在前面,每輛坦克後面跟著兩輛裝甲運兵車,每輛車上坐著一個班的士兵。在這三輛戰車的兩側和後面,則是上百名明軍步兵。他們端著沖鋒槍、提著輕機槍、扛著通用機槍、還有的背著火焰噴射器,簡直就是一個個殺戮集團。

城內的清軍已經完全陷入了恐慌,老遠就感到地面在震動,過了一會兒就聽到發動機聲音。一般這個時候,清軍軍官就控制不住士兵了,大部分士兵就都一哄逃跑了。少數士兵在軍官的槍口威脅之下,趴在地上、或者依托街邊窗口,拿著手榴彈、端著反坦克槍準備迎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