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進攻日

向小強乘車趕到紫金山要塞裏的最高統帥部,路上坐在車子裏,如饑似渴地瀏覽了一下這十幾天的各大報紙。

果然不出所料,8月9號簽那天的各大報紙都在頭版全文刊登了《旅順條約》。條約全文不長,只用了上半個版,下半個版就是各報政治版主筆的口誅筆伐,大標題加黑加粗的“編者按”,這些主筆們自己的文字上就透露著強烈的火藥味,然後其他好幾個版都排滿了相關文章,無論哪一派都在傾瀉怒火,措辭冷靜點的也都是冷嘲熱諷,矛頭基本上都指著顛倒黑白的北清。

向小強又翻看了幾份報紙,發現開始有一些左翼觀點,把質疑的矛頭對準了大明談判團,指責他們沒有原則,不能單純為了接回戰俘,什麽黑鍋都能往整個大明帝國身上背。個人永遠沒有權力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置國家利益於不顧。這些官兵之所以被俘,就是為了保衛國家。現在因為要他們回來,就要拿整個國家的榮譽去換,豈不是本末倒置?

總之,他們的字裏行間透著這樣一個質問:個人私利重要還是國家榮譽重要?

然後,他又翻看了第二天、也就是8月10號的報紙。果然,這時候就有了很多文章針鋒相對,劈頭蓋臉地把那幾篇文章批了個體無完膚。向小強也從中看到了現在大明人的主流思想,那就是國家是由一個個家庭、一個個人組成的,假如讓抽象的“國家榮譽”淩駕在了這一個個家庭、一個個人的幸福之上,那這所謂的“國家榮譽”就是虛偽的。一個國家,連自己最具體的國民都保護不了,這就是最大的恥辱。靠犧牲國民的具體利益來換取的“國家榮譽”,不屬於全體國民,只屬於統治者自己。

……

接著他又翻閱了這十來天的報紙,這件事一直是焦點。大部分文章都包含著三種情緒:憤慨、屈辱、期待。

期待什麽?期待大明的幾千戰俘能夠平安歸來。另外,還有一種普遍的情緒,就是咽不下這口氣,期待帝國能夠做點什麽。

少量的激進觀點,“叫囂”大明應該對北清采取強硬手段,比如立刻加大力度空投太行山縱隊、擴大在北清後方的南逃鼓動、變本加厲地進行策反顛覆……等等,總之是要在接回來幾千戰俘之後,就全面撕毀《旅順條約》。還有的更激進的,甚至叫嚷大明要對北清開戰,給他們一點厲害看看。當然,這些嚷嚷開戰的作家大部分都不住在長江沿線。

向小強一看這些標題,第一個感覺就是:敢情大明的愛國憤青也那麽多啊?

但他細看了一下文章,馬上就看出來,這些“憤青”寫的文章還是很有水平的。畢竟這時候沒有網絡,沒有論壇,沒有博客,不是誰想說話,發上去馬上就能被千萬人看到的。這時候的作者和讀者之間還要經過編輯這一關。而且報紙版面有限,能印出來的都是最有水平的文章。那種純渲泄叫囂的東西,直接就被退稿或扔廢紙簍裏了。

所以,向小強在報紙上看到的“憤青文章”,以他後世的標準來看都不能叫“憤青”,而應該叫“憤學者”。

而這些“憤學者”主張的“要開戰”觀點,分析的一條一條,竟然和帝國最高軍政會議上“北伐派”的論據何其相似!但他們畢竟軍事方面不專業,不能像向小強一樣看到制空權和大縱深機動作戰的威力,他們多是從政治方面分析的,說的最多、也是最有力的論據,就是“人心所向”四個字。最能直接表現兩岸人心所向的,莫過於每天都在發生的冒死南逃了。他們在文章裏直接寫道:

“‘到大明生活’,這是北清每一個底層民眾的夢想。軍隊的底層也不例外。試問,假如給清軍士兵們一個到大明生活的機會,有多少人會放棄?有多少人會仍然把槍端在手裏、向我們大明士兵射擊?不,他們不會!他們只會把大明軍隊看成解放者!”

向小強躺在後座皮靠背裏,用力彈了一下報紙,暗暗贊道:

“好!就這一句最透徹!”

鄭玉璁已經被接去參加記者招待會了,向小強由於收到了統帥部的召見,沒去參加。可以肯定的是,鄭大郡主那張伶俐的嘴繪聲繪色一說、再加上梨花帶雨的一番悲憤訴說,發生在赤峰戰俘營的一切都要被大爆料了。現在外界只看到授勛儀式上抱了個骨灰盒,只知道是死在戰俘營的兄弟,還不知道他是怎麽死的哩!還只覺得戰俘營就死了這麽一個兄弟哩!

不出今晚,對北清的第二輪憤怒將席卷大明,並沖出亞洲、走向世界。……當然,北清的外交部肯定會在第一時間辟謠,並且嚴正駁斥南明的“惡毒汙蔑”了。

……

進入紫金山要塞內的統帥部會議室,常規的軍事會議正在進行,是唐雲生主持。自從大明秘密定下了北伐的國策之後,統帥部內每天都在開這種常規軍事會議,陸海軍參謀們每天搞的對清作戰計劃的最新進度,都要在會上討論、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