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技術和人才(第2/3頁)

“完全確定。”

“大人,”宋如海也覺得有必要盯一句,語重心長地道,“這些性能數據一定要真實可靠,一定,一定!我們引進這種飛機,是要靠大把別的代價換的!一定要確定!”

向小強理解他們的心情。但他更相信後世軍迷的基本常識。Me-109初始型號的基本數據,這是最最基本的常識了。他鄭重地點頭保證:

“三位老大人放心吧。我這麽說,關於這款飛機,戈林不知道的,我都知道。因為我們在巴伐利亞飛機公司裏間諜數量之多、地位之高,超乎一般人的想象。在這款飛機的實驗室裏,我們的間諜直接參與全程設計與最後測試。所以,放心吧。”

這麽一說,三個人相互看看,都笑了。既然這樣,那再沒什麽話說。

向小強又信心滿滿地說道:

“當然,這款飛機只是我們志在必得的技術之一。還有一些,比如容克-87俯沖轟炸機,德語念‘斯圖卡’,這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的陸基俯沖轟炸機。各種性能比我們已經大顯身手的‘魚鷹’還好得多。這些技術,我們要徹底的得到。並不是拿來圖紙就完了,我們要讓他們在我們大明建立生產線,甚至分廠,要得到仿制的全部許可。我們要簽訂全程技術支持和升級的合同,當他們每研制出新型號時,我們這裏就要第一時間跟上。”

其實要是較真的話,BF-109現在已經不是最先進的戰鬥機了。英國今年3月份試飛的噴火式,比它還先進。但噴火式大明肯定得不到的。即使在以往和英國如膠似漆的時候,也是很難得到的。

英國已經是個“成功人士”了,日不落帝國,世界大戰的勝利者,屬於既得利益者,想讓他拿點好東西出來比登天還難。就算跟你關系好也白搭。而德國還屬於“白手起家”的人,很渴望改變命運,對每一只伸向他的手都熱忱地抓住。這種國家最慷慨,跟它交往,最容易以最少的代價拿到最好的東西。

……

“這只是技術上的,”向小強看了看他們,又說道,“還有人才上的。我們大明最強的是海軍,其次是航空兵,最弱的是陸軍。而德國恰恰相反,最強的是陸軍。而且他這個‘最強’,還不是單從武器、兵力上來說的。1870年普法戰爭時,我們說它陸軍最強。1914年世界大戰時,我們說它陸軍最強。1934年,德國恢復義務兵役制以前、只有10萬陸軍的時候,我們還說它陸軍最強。德國的陸軍強,強在一種傳統,強在一貫高質量的訓練,強在一種精神。

“相比我們大明陸軍,雖然限於兵力,也實行精兵政策,但那只是相對於清虜來說,我們算精兵。和德國陸軍比,我們還差得遠。我們要求德國派遣大批的軍官團來大明,進入我們大明陸軍各級單位中。這並不是僅僅讓他們給我們當教官,訓練一下而已。都是二十世紀正規陸軍,他們官兵懂的我們官兵全懂。我們要的是把德軍的那種精神面貌、那種高標準嚴要求帶到大明軍隊裏。

“其中有那麽幾個傑出人才,我們要盡量弄來。說老實話,我最想要的一個人:海因茨·馮·古德裏安,現在已經當了德軍裝甲兵總監,還頗得希特勒賞識,估計有一定的難度。不過我們盡力吧。現在有很多軍事天才,對裝甲作戰、對摩托化機動作戰都很有天賦,比如我那裏的隆美爾就是。……但他們僅僅是有天賦而已。

“而古德裏安,這個人不但有天賦,而且他已經有了很深的造詣,已經有了成套的完善理論。滿足這種要求的,全世界也就那麽兩三個吧,而且他一定是最拔尖的那一個。唉,我們大明裝甲兵要是有他來當總教習,建設起來一定事半功倍。”

三個老頭望著向小強忘我的大肆YY,終於忍不住了。他們原先開會的時候,就對向小強既要技術、更要人才的調子很不以為然。偏偏女皇陛下又那麽信服向小強,也把引進人才列為了最重要的一項要求。

宋如海搖搖頭嘆道:

“大人,我們再說一遍,德國現在自己也在擴張陸軍,你說的這些,軍官、人才,他們自己都很緊缺。技術可以出讓給我們,他們自己照樣用,但軍官和人才可是給我們一個、他們自己就少一個。這個……怎麽說呢,還是那句話,我們只能說盡力嘗試。”

向小強點點頭:

“那就盡力嘗試吧,拜托了。具體的外交談判,我不如你們。我能做的,只是定個大調子,指出幾樣最重要的東西要過來。”

但向小強知道,希特勒是個非常舍得出價碼的家夥。和蘇聯合作時期,為了滿足蘇聯的要求,他甚至把很多武器和工業品,優先於自己的軍隊提供給蘇聯。而那時候,西線正在打得如火如荼。每少一件武器,德軍就會多流多少血。就這樣,希特勒為了維持和蘇聯的合作,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