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人才缺口

公元1936年元月1日,大明怡福二年元月1日。

1935年辭去了,世界步入了1936年。從這一年開始,世界局勢更加緊張,將一個危機接著一個危機,一直迎來第二次世界大戰。

但現在局勢最緊張的地方在東亞。明朝和清朝,這兩個遠東大帝國,已經先後戰爭動員一周了,各自的預備役兵員盡數入伍,工業也正在轉入戰時經濟。原先的民用紡織企業,紛紛轉入生產軍裝、被服,生產鐮刀農具的,正在生產刺刀。生產拖拉機的工廠,正在生產坦克。一些金屬加工廠,現正在拼命地生產鋼盔、水壺、飯盒,生產電纜的工廠,在瘋狂生產大捆大捆的帶刺鐵絲……

根據各國估計,北清原有陸軍400萬到450萬,經過一個星期的動員,現在至少已經擴到了700萬人。而南明陸軍,原有80萬到90萬,現在至少擴到了150萬到180萬……

南明的長江防線,西部和中部都是依托橫斷山脈、大雪山、大巴山、大別山等崇山峻嶺,易守難攻。經常是碉堡和炮台就修在懸崖峭壁上,萬丈峽谷之間就是濤濤激流。清軍面對這等天塹,根本就沒有嘗試進攻的打算,只是像平常一樣,留守少量部隊監視。

但是在大別山以東,過了安慶,山地防線到這裏就沒有了,只剩下一條寬闊平緩的長江。明軍失去了山地屏障,只有依仗長江南岸的堅固工事。雙方都知道,無論是清軍南侵,還是明軍北伐,只能從這一段突破。

目前清軍在四百多公裏的這一段長江北岸,集結了350個師,近400萬人。平均一公裏一萬人。兵力密度相當高。

因為清軍從安慶以西突破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明軍主要兵力也都放在這一段。另外明軍主要是依托防線,也就是躲在鋼筋水泥工事裏,用大炮、機槍、鐵絲網、地雷迎戰清軍的血肉之軀,比較省兵力,故長江防線雖重要,但部署在上面的軍隊並不多,只有三、四十個師,還有60-80個師放在防線後面幾十公裏處,作為戰略預備隊,準備迎擊可能突破防線的清軍。剩下30-50個師部署在浙江、福建、廣東距海岸100多公裏的地方,憑借內線優勢,防範可能趁機登陸、趁火打劫的日本。

面對兵力絕對優勢的清軍,明軍兵力捉襟見肘。

但是因為明朝的優勢海軍,清朝只敢把一半兵力壓在長江北岸,另外幾百萬軍隊要布置在漫長的海岸線上,防止明軍選擇性登陸。

明朝在長江防線南邊,專修了一條滬昆鐵路。從上海一直通到昆明,在西部的崇山峻嶺中穿行,逢山穿洞,遇水架橋,光是穿山隧道就不計其數,始終平行於長江防線。南明靠著這條大動脈給大山中的防線輸送補給、輸送兵員。這幾天這條鐵路大動脈幾乎是全負荷運行,每天都有不少列軍列噴著黑煙白霧,穿梭於崇山峻嶺、懸崖和隧道之間。

……

今天是向小強擔任人民衛隊司令的第一天。他正在自己的司令官邸中,背著手出神。副官蝸牛在一旁指揮人往裏搬家具。

太快了。這才多久,就從剛穿越來的那個濕淋淋的、快凍死的倒黴小子,一躍成為大明帝國的“黨衛軍”司令,成為天子近臣。自己指揮的人民衛隊,理論上也與東廠這種機構平起平坐了。

但是,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邊。在女皇看來,自己是個英國高級情報官,放棄英國國籍和職務,來故鄉效忠的,掌管這麽一個機構自是問題不大。但是,向小強自己知道,他不過是個廣告公司不得志的小白領而已,整天靠筆杆子寫廣告、做策劃,先忽悠客戶,再幫著客戶忽悠消費者而已。連經理、連主管都沒當過。指揮一支相當於黨衛軍的武裝,現實嗎?

現在人民衛隊初初組建,只有這麽一個地方而已,連人手都缺乏,目前還只有自己那幾個突擊隊手下,還有剛剛跟女皇要來的、原蚱蜢號全體艇員而已。這樣也才二十多個人。

嶽父秋老虎的天地會,倒是一支力量,但是真拿來當人民衛隊,還是不現實。倒不是說那幫黑社會就訓練不成軍人,主要是遠水不解近渴。

昨晚一起吃禦宴的時候,朱佑榕專門交代首輔沈榮軒,對人民衛隊一定要大力支持。當時皇黨核心成員們一團和氣,沈榮軒當著朱佑榕的面,像個長輩一樣,很親熱地拍著向小強的肩膀,讓他一定好好幹,別辜負了陛下的信任。向小強謙恭得像個小學生一樣,口稱“沈公”,自稱“學生”,聆聽教誨,做足了晚輩的樣子。

當時開營救會議的那天,向小強就想拜在他門下,進東廠的。向小強知道,那時候沈榮軒也當他是個毛頭小子而已。但現在毛頭小子成了人民衛隊司令,女皇上位的大功臣,隱隱有和他瓜分女皇信任的樣子。向小強明白這時候一定要表現得謙卑恭順,甚至裝傻充愣。沈榮軒原就是東廠大佬,現在當了首輔,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要是他對自己起了忌憚之心,那就完了。無論是權勢還是手腕,兩人不在一個重量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