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2章 今天下三分(第2/3頁)

如今,這份奏疏傳回鄴城,讓趙無恤面色不太好看。

“我何嘗不想傾國之力南下?但你可知道,趙國這些年陷入了一個怪圈,疆域倒是越來越大,但可動用的兵力卻沒增加多少。”

從五年前的滅中山之戰開始,趙國實際控制的地域便如同吹氣球一般膨脹,中山郡、雲中郡、上谷郡、廣陵郡、洛陽、潁川郡、渭南郡、雍郡、淮南……近十個郡的地盤增長,卻短時間內無法提供兵源。因為那些郡要麽還沒完成編戶齊民,或是民眾心懷舊國,無法效忠趙國。這就意味著,非但別指望這些郡為趙提供人員,還要派出數萬忠於中央的軍隊去戍守,尤其是邊郡,更是需要內郡的兩倍兵力。

如此一來,趙無恤便詫異地發現,自己手頭能用的常備軍不加反減,那些戍守的負擔壓力,也要由內郡來負擔……

所以在去年打完秦國,在那邊留下兩個軍的兵力戍守後,按照慣例,征秦時出動的郡兵會輪換休整一年,於是他手頭能用的河北、濟北、濟南、魯地、淮北的常備軍、征召兵,加一起也只有十五萬了,全部都給了郵成、屈敖。

如今看來,光靠這十五萬人,是難以徹底伐滅楚國的,甚至連楚國的腹地都有點難以攻入。不得不說,雖然經歷了一場大亂,但葉公沈諸梁真乃人傑也,楚王章也是大膽,讓葉公同時兼任令尹、司馬,軍政大權獨攬,加上楚國貴族因為白勝而抱團,故而趙軍面對的,不是一個四分五裂各有散心的楚國,而是一個為了避免亡國之災,空前團結的楚國!

“是我心存僥幸,低估了楚國困獸猶鬥的志氣。”他自我批評了一番,卻又傲然說道:

“但我是相信,大勢勝於人力的,再優秀的人傑,再悲憤的哀兵,也敵不過我趙國萬鈞之勢的碾壓!”

……

想定之後,趙無恤扶案而起,他決定了,要再度以穆夏為統帥,將本該輪換休整一年的十萬兵卒再度征召,去增援郵成!

與此同時,他也要親自出動,前往新鄭坐鎮,以確保糧秣輜重的輸送!

趙國的行政效率很高,六月份做出決定,七月底時,河東、太原等地的征召兵已經開拔,準備在洛陽集結。

趙無恤也帶著羽林軍,出鄴城南門,在漳水之畔,群臣為他送行時,張孟談在承諾一定會盡全力為趙侯提供輜重和源源不斷的兵力後,卻不免憂心忡忡地勸誡道:

“君侯一統天下之志,臣等豈能不知?但孫子也說過,役不再籍,糧不三載。過去五年,君侯滅中山、破東胡、分周室、收燕國、滅鄭國、破秦國,除了周、燕沒有動用太多兵力和糧秣外,其余四戰,都是傷筋動骨的大戰!”

他苦口婆心地勸說道:“君侯,五年六戰,趙國雖富裕,然民力疲矣。明面上,賦稅雖然沒加,但酒、糧、鹽的間接稅卻一加再加,商賈怨聲載道,民眾也有些不喜,魯地已經有人不堪其苦,逃入泰山和大野澤為盜了。而新降服的中山、鄭、秦地,心懷故國的反抗者也不少,或入山中為寇,或暗中等待趙國生亂,內政未定而對外興兵,此乃不智。一共二十五萬大軍長途遠征,對國力的損耗是極大的。若此戰經年累月,則國危矣!趙軍就算最後強行突破了汝水,占領了楚國,後方也會生出動亂來。倘若戰不利,君侯重演周昭王南征不復的故事,那好不容易一統中原的趙國,只怕也要像周昭王的木船一般,在中流分崩離析了!”

張孟談,是協助趙無恤起家的心腹之臣,相當於他的蕭何、張良一般而言,都會不聲不響地幫助趙無恤打理好一切,趙無恤很少見他如此憂心。

為了進行戰略欺騙,趙無恤曾經扮演過剛愎自用的霸道君主形象,但此時此刻,張孟談的話,卻說到了他的心坎裏,先前用郵成而不用穆夏,不肯以舉國之兵去南征,他的擔心不就在於此麽?

“相邦此乃老成謀國之言。”

旁邊無人時,趙無恤對張孟談吐露道:“寡人聽說過一句話,行百裏者半於九十。一件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難,愈要謹慎對待,相邦之言,孤自然會三思。只不過……”

他目視南方的天空,胸中意氣風發。

“孤雖然號稱伯主,又是周天子的攝政,然而當今天下的實質,是上無天子,下無方伯,諸侯力功爭強,勝者為王!”

“趙國雄踞北方,三分天下已有其二,而南方荊楚疲弊,於越盤踞江東,此誠趙氏大出之良機。國內的困難,寡人不是不知道,此役寡人之所以猶豫良久,依然發舉國之兵南征,是因為機不可失,失不再來。這次放過楚國,等楚王與葉公勤修其政,善待其民後,必然重新崛起,到時候聯越抗趙,成三足鼎立之勢,要南下就更加困難。是故,寡人此役縱然不能一戰而滅荊楚,也要將這擁有三四千乘實力的楚國,削減掉半壁江山!讓他們趴下後,再也起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