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3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第2/2頁)

與身為姬周後裔,培養出了延陵季劄這種知書達理的“君子”的吳國比起來,越國就更是落後很多,越國宮廷官署裏,九成的大夫都是文盲,會說雅言的寥寥無幾,會在簡冊上認字刻字的就更少了。

範蠡北上趙國,深深為趙國官吏文化普及之高二震驚,百姓以吏為師,中人之家的孩子從孩童時代起就能進入蒙學識字,優秀的人進一步升到小學,了解禮、樂、書、數;通過小學內部的考試,最出類拔萃的青年人可以升到大學,進入臨漳學宮,學習更加復雜的東西,而趙國的一些基層官吏,除了募士外,基本就從各郡縣的小學和臨漳學宮裏選拔,也應了趙國人子夏的那句話:學而優則仕……

所以範蠡雖然建議勾踐效仿越國的變法,卻只能學得其形,不能得其實。在實行過程中,他發現,趙國的那套制度,非得擁有一個成熟的士人階層才能建立起來,否則吏不識字,官不懂法,郡守縣令不懂數字,如何向基層頒布律令,如何治理地方?

所以越國也僅僅能在軍中推行軍功爵,但大部分將吏卻連有哪十二等爵都搞不清楚,更別說算人頭、計軍功、定賞罰的吏奇缺,光靠越國八個還有點文化的大夫,如何忙得過來?

越國現在的制度,是一種跟周初封建差不多的體系:越王高高在上,作為越人共主,其實只能管到會稽周邊,下面所謂將、吏、大夫,其實是散布山林溪澤間的部落酋長,多虧了勾踐有些才能,才能讓他們傾心歸附,但這種歸附,沒有一個制度的保證,很快就會隨著勾踐的逝去的終止……

這樣的越國,就算兼並了吳國,又能走多遠呢?

所以在範蠡看來,越國若想在滅亡吳國後還能擁有未來,只能從頭開始,繼承吳國從中原學來的那套還算成熟的典章制度,同時任用吳國的士人階層,實現吳越合一,在越國內部也培養出一批適應新時代的官吏來,加速越國內部封建、部落的解體,變成一個真真君主集權的邦國。當年伍子胥和季劄便是如此做的,花了二三十年時間才見成效,否則,光靠原始的蠻勇,吳國根本不可能打造一個偏霸南方的基業。

於是範蠡便不管戰事還未收尾,就在這大梁和瓦片都先帶著一批人整理起在他看來,吳國最寶貴的遺產來……

然而到了夜間,卻有一個不速之客找上門來……

……

一陣腳步和嘈雜之聲響起,當外面放哨的越人大呼小叫地喊著有刺客時,範蠡也顧不上讓與他一同埋頭收錄文書的苦城商量對策,第一時間便吹熄了燈燭。

他讓苦城躲到一邊,自己則抽出了劍,緊貼墻壁一動不動,屏住呼吸,看著頭頂的大洞——這守藏室的大梁和半個屋頂的瓦片都在戰火中不翼而飛,若是有人要來行刺,從那裏進來自然是最方便的,也真是會挑時間,越人剛剛入城,城內一片混亂,真是行刺的大好良機,吳越之地,專諸、要離、伍子胥舍人,從來就不缺兇悍的刺客死士。

黑暗中,果然有人影掠過,遲疑片刻後從梁上躍下,雖然四周一片漆黑,但依然能看清輪廓,如今反倒是他們在暗,敵人在明了。

範蠡看準那人落地的一刹那,猛地抽劍一躍而起,舉劍朝那人背後刺去。

一聲清脆的聲響,那人反應倒是快,反手擋下了這一劍,奈何卻被範蠡舉起腳在腹部猛地一踢,黑暗中有人輕輕一哼,隨即趴倒在地!

等燈燭再度點亮時,範蠡的劍尖已經對準了那個刺客的脖頸。

苦成也手持隨身攜帶的匕首,小心翼翼上前,摘去其頭上所戴的鬥笠後,露出了一張女子俏麗的臉,頓時一怔,範蠡也不由被眼前的人微微一驚。

“鄭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