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7章 《南征記》譯者序(第2/2頁)

而筆記這一體裁的開創者,恰恰是柳下越的《南征記》,在他五十年後的《史記·藝文志》也把他當作為“小說家”中的一員。

綜上所述,《南征記》是以筆記的形式按時間順序書寫的,雖然文字略顯粗糙,修辭稚嫩,遠不及《史記》在敘述這場戰爭時的用詞華麗,恢弘壯闊,也不及左史丘明在《左氏春秋》裏的嚴謹深入。但勝在作者是這場“春秋霸業終結之戰”的親歷者,在許多細節上,是史記和左史無法企及的。

當然,從我們後人的眼光來看,更主要的是,《南征記》作為柳下越一手持劍,一手持筆的處女作,是他後來創作更偉大作品的台階。而這場戰爭裏柳下越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也是促使他數年後做下更偉大事業的動力來源。

雖然年代久遠,但《南征記》的手抄稿一直流傳,柳下氏家族也有較完整的底本,現存的鄴城書局影印本《南征記》就是以這本手抄底本為基礎,並參較了其余大約六七種流傳的版本,對照《史記·柳下越列傳》等相關史料,相互校訂而成。

如前所述,史學界對《南征記》的研究已經十分深入,但並不為大眾所知。將這本兩千多年前的古書翻譯成貼近大眾的白話文,讓更多人從另一個層面去了解那個恢弘的時代,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了解華夏民族的偉大開拓者柳下越的早年經歷和心境,是十分必要的。

我們在翻譯本書時,將盡量尊重原文,但在語句邏輯和修辭上會盡量通俗易懂。但出於對歷史原貌的尊重,當時的人名稱呼、地名等,均按保持書中原文。比如趙無恤,當時只是諸侯,譯文便不用後世追加的種種尊稱頭銜,而是沿用書中柳下越對他的稱呼“公”“君上”等,因讀者在閱讀說或有疑惑,特此說明。

最後,在《南征記》白話文譯本成書出版之際,筆者仍然要感謝鄴城書局的各位領導的支持,以及柳下家族後人的協助,是你們一如既往的理解,才有本書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