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章 龍城飛將(第2/2頁)

他記得前世看過一本《遊牧者的抉擇》,講述遊走於農牧交界線的古人,如何在農耕、狩獵采集和遊牧間進行抉擇。選擇前者的,進入大河平原成為華夏的先民。選擇後者的,則變成了山區和草原的戎狄,這也是為何姜氏戎與齊國同為姜姓之裔,為何狐戎、驪戎與晉國同為姬姓之裔的緣故。一個族源,卻分成為戎狄華夏,不同的生活方式,在歷史上的某個岔路口,他們分離了。

所以,沒有天生的遊牧者,也沒有天生的農民,環境決定了草原和農耕區的風俗和文化差異,但在代地,尤其是桑幹河以南,與太原、東陽的差距微乎其微。

“我決定在舊代國的基礎上,組建代郡。”趙無恤也向猗頓吐露了計劃,他已經靠自己的努力表現,從一個可以利用一下的商賈,變成了可供咨詢的良臣。

“因為戎狄雜處,迫近胡貉的緣故,代郡會和太原的情況不大一樣,同時有兩個地位相同的長吏,代郡太守駐紮在代城,其轄區稱之為‘道’……”

猗頓一愣:“什麽是道?”

這是趙無恤把戰國時期秦國的制度直接剽竊來用了:“其實也就是縣,只是編戶齊民曰縣,戎狄蠻夷雜處曰道,加以區別,最終目標就是讓道的戎狄蠻夷華化,成為趙氏的納稅編戶。代郡南部一共有四個道,依次是:恒山、代、無終、阪泉,治理之法與太原類似,只是稅賦的收取會略有不同。”

隨著郵成也成功降服占據窮魚之丘的無終戎,整個代國已經落入趙無恤手中。

猗頓心裏略一計較,發現這四個道都在桑幹河之南,莫非桑幹河以北的地區,上卿另有打算?

“不錯,桑幹河以北和以南不大一樣,基本是各部落的牧場,難以統治,故而不設縣。虞喜任都尉,攜帶騎兵駐紮在草原上,統禦各部落。”

猗頓細細一琢磨,頓時拊掌而贊:“高明!此舉高明!如此一來,北部都尉治氈帳、部族之政,同時防禦周邊的胡貉。南面郡守負責郡縣、移民、農耕租賦之事,代郡可以一分為二,因俗而治,既能讓各部落戰力為我所用,又能漸漸讓南部四個道變戎狄為華夏,上卿真是神來之筆啊!”

趙無恤笑而不語,他當然不會告訴猗頓,這個腦洞,還是來自後世,沿著桑幹河分為農區和牧區後,代郡儼然是一個縮小版的遼朝南北面官制了……

他又想了想道:“虞喜的駐地,放在屠何並不合適,還是放在桑幹河的支流所經的禦河上吧。”

趙無恤看中的地方,其實就是後世的大同,同時也是農牧交界的地區:漢高祖劉邦被匈奴圍困的白登,鮮卑首領檀石槐建立汗庭的彈汗山,拓跋大敗慕容燕的參合陂,以及北魏的都城平城,都在那一片。

之所以如此重要,正因為它東連燕地,南達並、恒,西界黃河,北控沙漠,居邊隅之要害。在這個時代,仍是一片豐美的草原,讓虞喜駐紮在那裏,退可藩屏太原、代城,進則可進取樓煩、林胡,甚至是河套的河宗氏部落,如此一來,馬匹牛羊,便能源源不斷輸入趙氏了。

“虞喜跟我說,桑幹河的走勢就像一條長龍,屠何是龍尾巴,代城是龍腹,而禦河,恰似龍首……那座明年春天新圈起來的騎邑,就叫做龍城吧!”

猗頓繼續拍著馬屁:“好名字,如同蟠龍雄踞北疆,讓戎狄胡貉俯首帖耳。”

不過,他終究不會懂趙無恤的深意……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希望虞喜不會讓我失望……”

確定了代地的未來後,趙無恤扶案而起,他在回歸晉國前,要先去東面的阪泉走一趟。

在那裏,他將會見來自燕國的貴客,“龍城飛將”之前千騎席卷燕代交界,仿佛冬雷陣陣,早已把趙無恤的威名,傳到了那個僻居北疆的姬姓諸侯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