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4章 石渠(第2/2頁)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這石渠閣第一層,全部都是紙書!

紙張,這無疑是趙氏對天下求學士人最大的恩榮,在魯國,隨著公輸班研制的新方法,紙張漸漸從奢侈品變為日常用品,並在政策的傾斜下,以迅猛的速度取代帛書,也把竹簡逼到了一個死胡同裏,制作竹簡的匠人紛紛改行,去幹起伐木漚竹的活計。

如今這股風尚又吹進了晉國,吹進了臨漳。本來在溫縣,已經有專門將竹簡上內容抄錄到紙張上的筆吏。然而在石渠閣,讓人詫異的是,一卷又一卷書籍從一外面不斷被搬出來,上面還帶著油墨的刺鼻氣味,上面的字很古板,不像是寫出來,而是一個模子裏刻畫出來的……

“光靠抄書的吏,是無法將竹簡、帛書復錄這麽多的,莫非石渠閣有什麽能量產書籍的妙招?”

子夏心中有疑惑,但這應該屬於趙氏和石渠閣不足為人道之的秘密了,至少還未對外公開。反正有了那位巧奪天工的魯班以後,晉魯的新鮮玩意越來越多,在軍中,趙氏有能發石百斤的工程利器,在民間,有傘、風箏,還有能水力驅動的石磨、水車,以水力發動,不用人畜自行運轉,效率勝過往昔十倍……

所以就算魯班又造出了什麽能日產書籍千卷的新器械,子夏也覺得不足為奇,反而會為之欣喜,感覺自己生在了好時代。因為他聽過父輩的往事,光光蔔學一門,想要尋找一卷竹書來研習,難於上青天,所以多半是家族傳授,自己能從弱冠之年就接受比父輩更多的知識,多虧了趙卿和魯班發明紙張。

他還聽說,趙上卿還將魯班封為“中大夫”,作為學宮裏最年輕的“臨漳先生”,也帶著一群百工入駐學宮,每個月不定時開三次課,教授攻金、力矩、營造、溝渠等百工技藝。他們這一學科稱之為“考工科”,學宮內部士人簡稱為“工科”,因為魯班等百工被趙無恤從底層一一提拔尊崇起來,所以對趙氏政權十分擁護,常常自詡為“上卿忠犬”,故又有一個綽號,叫“工科狗”……

讓過去地位低下的百工進入學宮,赫然與博學典雅君子並列,也曾引起一部分自視甚高的士人非議,趙無恤的一席話卻讓他們噤若寒蟬。

“臨漳學宮,不是為了讓人只修道德,載諸空言,不如見諸行事的,而是事事與當世現實相關的。學宮之士修的是經世致用的學問,而這些學問,只要是有益於國,有益於民,就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往後非但百工會入駐學宮,在魯國替我推廣代田法,讓晉魯百萬生民能吃上飽飯的農官樊遲也會被聘為臨漳先生,讓魯國的老農、老圃做臨漳士,開辦農科!汝等自詡為君子者,休要小看百工、老農,他們修的道,也是神農、大禹之道!”

道不虛談,學貴實效,學宮這種康濟時艱的精神,與孔門弟子中“君子儒”一派空談道德的學風,形成顯明界限,也讓子夏為之心動。

在歷史上,作為孔門後進學生的子夏,並不像顏回、曾參輩那樣恪守孔子之道。他是一位具有獨創性因而頗具有異端傾向的思想家。他關注的問題已不是“克己復禮”,而是與時俱進的當世之政!

在這條歷史線上,趙無恤的一句“經世致用”讓他醍醐灌頂,於是子夏並未南行去拜入孔子門下,而是來到了臨漳學宮……

如今在石渠閣裏逛了一圈後,他更是下定了決心,回去之後,便稟明家族長輩,暫時停止為趙氏做蔔事,轉而來學宮修習數年。他覺得在這裏,自己能遇到許多比自己強的人,他這個人的性格,與比自己強的人交往,可以學到更多的東西,這正是不斷進步的前提……

帶著這種心情走出石渠閣,閣外的天空仿佛更加明亮了幾分,子夏正欲再將學宮其他地方逛一逛,了解一下學宮中目前主要的科目,卻被一陣爭論吸引了注意力……

一個聲音在大聲說道:“世人皆知,徐嬴實為趙卿之姊季嬴,趙氏甘冒天下之大不韙內娶其姊,非禮也!”